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鲍桑葵美学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12-23 11:57
【摘要】:鲍桑葵的代表作《美学史》于20世纪80年代被翻译到中国。虽然有论者认为,朱光潜在美学上强调康德对近代美学的调和与嵌合,表彰歌德统一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的努力,推崇席勒和黑格尔等是受到了鲍桑葵的影响,而且在其《西方美学史》写作中也借鉴了鲍桑葵的《美学史》;但是鲍桑葵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并不大,对其著作的研究寥寥,甚至是相关的介绍和评论都极为少见,这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美学界对美学及美学史的认知角度和评价方式。
[Abstract]:Bosanquet's masterpiece A History of Aesthetics was translated into China in the 1980 s. Although some commentators believe that Zhu Guang's potential aesthetic emphasis on the harmony and chimera of Kant's modern aesthetics, the recognition of Goethe's efforts to unify romanticism and classicism, and the esteem of Schiller and Hegel were influenced by Bosanquet. Moreover, in his writing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esthetics, he also draws lessons from Bosanquet's History of Aesthetics. But Bosanquet's influence on Chinese aesthetics is not great, and the research on his works is very few, and even the related introductions and comments are very rare. This representative reflects the 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 history in Chinese aesthetic circle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勇;鲍桑葵《美学史》的历史意识[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2 邓晓芒;;美的哲学历程——读鲍桑葵《美学史》[J];读书;1987年10期

3 彭立勋;西方美学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哲学研究;2000年08期

4 刘方;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范型与方法的省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1期

5 张节末;作为文化形态的中国美学史——评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瓦德萨·坦塔基威兹,季广茂;论美学及美学史研究中的二元性——《美学史·导言》[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6期

7 刘伟林;论黑格尔的艺术美学系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张照进;到源头去取泉水——简评吉尔伯特与库恩合著的《美学史》[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9 吴功正;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陶正飞;;对近十年美本质研究的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5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汪雅舒;;从美学观念中可预见的人类价值观的改变[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仲呈祥;艺术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5年

2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3 孟建伟;科学美学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4年

4 杨春时;关于美的本质命题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7年

5 吴琼;艾柯的摆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8年

7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8 周宪;美学何处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师雅惠;用唯物辩证法阐明美与认识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2 聂春华;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3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s,

本文编号:2389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89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