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生理机制探讨
[Abstract]: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y people can appreciate beauty is that they have aesthetic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Aesthetic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aesthetic information perception mechanism, aesthet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esthetic effect mechanism and aesthetic sensati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为杰;E=C·P·A——漫谈音乐接受者的审美再创造[J];人民音乐;1986年05期
2 高为杰;动情 想象 思辨——音乐欣赏的“策略”[J];人民音乐;1986年09期
3 王立;论《左传》预见艺术的审美效应[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4 ;论观众群体结构[J];中国戏剧;1987年02期
5 崔妍;眩惑在小说中的审美效应[J];东疆学刊;1988年03期
6 查清华;《嘉尔曼》的幽默及其审美效应[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4期
7 杨和平;;音乐审美效应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年04期
8 杨立民;“境界”:美的形式与审美效应[J];人文杂志;1989年04期
9 漆平波;析残缺美的审美效应[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0 弃石;灰暗的人世中透射的希望之光——读《母亲》之感受[J];名作欣赏;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戴冠青;;世纪之交:电子文化的美学冲击与文学的美学地位[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王勇;战杜鹃;;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符号概念[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刘英凯;王婷婷;;移情类移就修辞格的标记性特征及其修辞特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燕玉;女孩心灵的多维解读[N];解放日报;2000年
2 李学斌;“隔”与“不隔”[N];文艺报;2001年
3 鹿耀世;呼唤现代创意[N];中国包装报;2002年
4 尹旭;从审美对象的特征看继承与创新的美学意义[N];中国艺术报;2002年
5 徐如中;真切,鲜活,把握得当[N];文汇报;2003年
6 王仲生;审美散文的成功实践[N];文艺报;2003年
7 何满子;杂文艺术是庄严的[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陈国福 ;童心无价看《变脸》[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赵可军;高校德育工作者职业形象定位与结构[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世征;理、法、意之辨及“本领”说[N];中国艺术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坤;论比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曾维芬;徐渭戏曲浅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金娟;论游戏精神的文本呈现[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4 虞黎明;论《史记》在宋代的接受[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春歌;哲学的真实观、历史观与艺术的真实观、历史观[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6 魏颖;论文学形象的模糊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黄珊珊;色彩与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舒晓峰;生命的幻象 真性的回归[D];安徽大学;2003年
9 俞丽娟;论青海藏族风情习俗中的审美情趣[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锦萍;走进悲剧 感受壮美[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93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9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