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形态的中国美学史——评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
发布时间:2019-01-01 14:37
[Abstract]:......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健平;;论中国审美文化接受模式的大转换[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晓刚;在坚持中不断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金涛;应时代呼声 彰东方大美[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刘茜;提升审美理想高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顾颉;多重叠合的审美幻象的生产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方国武;《淮南子》审美理想论[D];安徽大学;2002年
3 黄振涛;“夫子气象”:对孔子人格魅力的美学称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97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9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