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美学象思维的逻辑演变

发布时间:2019-01-05 07:40
【摘要】:中国美学对于象的思维方式并非一以贯之。象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审美内涵,因而也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审美形态。从整个中国美学史来看,中国美学的象思维有其逻辑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这不但是哲学与文化的历史进展的结果,而且也符合其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简言之,汉代以前,象思维的敞开方式主要是以物象为主。汉代至魏晋时期,象思维的表现形态主要是以情象为主。唐代以后,随着道禅思想的深入影响,象思维一方面逐渐被内化,衍生了意象理论;另一方面又要被超越,在意象的基础上发展出意境理论。这样,物象、情象、意象、意境中象思维的逻辑演变构成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风格。
[Abstract]:Chinese aesthetics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way of thinking about images. Elephant is endowed with different aesthetic connotations in different times, and shows different aesthetic forms. From the whol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the image thinking of Chinese aesthetics has its 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This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progress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 but also meets the needs of its own internal development. In short, before the Han Dynasty, the open mode of thinking was mainly in the form of objects.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image thinking was mainly the emotion and the image. After the Tang Dynasty, with the deep influence of Taoism and Zen thought, on the one hand, the image theory was gradually internalized, and the image theory was deriv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image. In this way, the 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thinking of object image, emotion imag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constitutes the unique style of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基金】: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2012BS025)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成纪;;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J];求是学刊;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王丽梅;中国店名的文化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匡调元;我的治学心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张学松;从意象建构看建安与盛唐风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王静波;;浅论《舞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成远镜;隐秀与意境比较谈──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陈根;;产品本土化设计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6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7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6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8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可阳;李白诗对《庄子》文学接受论稿[D];吉林大学;2006年

2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华伟丽;试论明末清初传奇中的风情喜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志栋;金刚何为怒目?[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浩芳;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审美属性[D];郑州大学;2007年

3 张露;“在场”审美经验下的场所营造方式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4 宋筱;《周易》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圆的审美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1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01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b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