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超越的中国难题——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批评范式
[Abstract]:Wang Guowei, a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pioneered a paradigm of Chinese aesthetic criticism, and did not interpret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modern terms. Instead, it shows the metaphysical concern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about beauty and art with the persistence of artistic transcendence, including transcending practical utility and transcending art formul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logic and cultural circumstances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by examining the core idea of this paradigm and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t faces.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泽鸿;;方东美与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之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罗筠筠;;写实 传神 妙悟——宗白华先生治学三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周伟业;试论《人间词话》的对待思维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葛永波;;宗白华美学的文化理想及其哲学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赵学存;;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宋金亮;;从《世说新语》中再说德行与个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姜涛;;解剖室中的人格想象:对郭沫若早期诗人形象的扩展性考察(初稿)[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f替,
本文编号:2414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1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