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叔本华的美学观
[Abstract]:On Schopenhauer's Aesthetic View Lai Hui-liang (schopenhauers,1788-l860) 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later than Hegel, but at that time, his philosophical fate was opposite to Hegel's. Almost no one is interested in it, nobody knows it. It was not until 1848 that his philosophical fate turned into an idolatry of the German middle-class. Uncle Ben.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科学系
【分类号】:B83-0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张华;论叔本华“意志”范畴的内涵及地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闻凤兰;论叔本华哲学的特点[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宋国栋;蒋丽霞;;理念:在意志和艺术之间——叔本华的“理念”学说的美学意义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牛秋业;意志与无——叔本华自由观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漆家顺;叔本华对个人意志自由的否定[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王干才;叔本华与尼采[J];唐都学刊;1996年03期
7 杨思聪;文艺:复制普遍永恒的理念——评叔本华唯意志文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金惠敏;;论叔本华的审美认识论[J];文艺研究;1997年02期
9 余治平;叔本华“意志”的本体论阐释[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宋建平;原始佛教与叔本华的人生哲学[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庆麟;;王国维悲剧性格的文化渊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3 李旭珊;;儿童延迟满足与意志、社会适应力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佑新;;毛泽东思维结构的意志维度[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5 陈宁宁;;尼采对王国维与陈铨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6 戎嘉隆;刘晓阳;卓东明;张锡荣;孙凤羽;吴如松;吕宝障;罗展贤;蒋炳成;张健;;船东如何采办优质船与船舶“技术”的形势[A];海浪海啸与实用航海技术[C];2006年
7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田华华;;浅谈编辑的非智力因素[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9 郑璞;;确保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权中的主导地位[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晓东;;大学生动机调节策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圣生;重新发现叔本华的价值[N];文艺报;2002年
2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叔本华的激愤[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夏立;孩子与父母争辩并非坏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记者 任小昌;地震震得垮房屋 但震不垮我们的精神和意志[N];广元日报;2008年
5 谢启恩、特约通讯员 徐政武;吉安军分区千余民兵上井冈培育革命战斗意志[N];解放军报;2004年
6 冯刚耀;医疗实体的企业资本和非企业资本的意志不同[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徐恩存;人生意志与艺术意念[N];经济日报;2001年
8 许武英 包学琪;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N];经理日报;2004年
9 徐景泉;培育战斗精神 坚定战斗意志[N];人民武警;2005年
10 李准;魅力独具的艺术形象[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黄超;论托马斯·阿奎那理性化的激情思想[D];武汉大学;2005年
3 许敏;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D];东南大学;2005年
4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张会永;康德的道德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原琦;不妥协的因果解释[D];南开大学;2009年
7 宫寒冬;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化形式:宗教、艺术与哲学[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吴钰;现代日语终助词的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林若熹;线意志[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孙雄;神人之际[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韧;作为主体的意志——从主体性角度对叔本华意志论的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科科;叔本华悲剧理论的现代性[D];中南大学;2004年
3 刘伯良;叔本华同情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赖_g煌;论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的叔本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凌;“言苦”、“脱苦”以“成圣”[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伟芳;叔本华善恶观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鲍映辉;叔本华美学与《奥义书》思想的沟通[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s
本文编号:2417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1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