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命题辨伪──认知美学初论
[Abstract]:The proposition of "what is beauty" is based on objective idealism and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beauty "idea" and "beauty itself". Therefore, once the proposition is formed, it contains the answer that beauty is a kind of entity, and misleads aesthetic research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aesthetics holds that only by breaking the shackles of the proposition and replacing it with the proposition of "what does the concept of beauty mean" can the thinking of aesthetic research be liberated;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is trans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general utilitarian relationship. The key factor of its transform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a new type of cognitive mode, which can produce a non-utilitarian sense of pleasure to the image of things. This feeling is called "beauty", described as "beauty".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beauty is an expression of subjective feeling, not a reference to any material object. The proposition of "what is beauty" cannot be established, and the question of "essence of beauty" should not exis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晖;论诠释法律的意义整合[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2 周立;试析服装的性别取向[J];包装工程;2003年01期
3 江正云;休闲文学的特征及其建设性向度[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姚争;文艺电视的后审美结构特征[J];当代传播;2004年01期
5 秦剑,周秀荣;是疏漏,还是有意回避?——与屈光先生《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商榷[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6 郑元者;试论劳动说与模仿说的有效性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7 马武定;城市美学(五)[J];规划师;2001年05期
8 黄萍;《百年孤独》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黄怀璞;“色彩键盘”上流动的音符——试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功能[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效文;由复制走向创造──试论电视谈话节目的音乐运用及其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6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8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9 孙丽君;哲学诠释学视野中的艺术经验[D];山东大学;2005年
10 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3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谢瑾;论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兼评英若诚先生的英译汉戏剧翻译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学龙;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9 庞华玮;电视新闻形式的美学价值[D];暨南大学;2002年
10 黄珊珊;色彩与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郑广智;;《人类学美学的崛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王娟;;躯体进化特征与审美功能探讨[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陕西师大文学院 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董学文;美学研究的科学化转向[N];文艺报;2011年
3 梁玉水;推进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环宇;《审美教育书简》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比较[D];南昌大学;2006年
3 张静;由“虚室生白”到“至美至乐”[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9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1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