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理性之绝学,开旧邦之新命”——《苦难美学》:当代人的性命之学
[Abstract]:......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习勇;;对逻辑学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袁承蔚;;目的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现代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李福岩;;康德的哲学革命与先验自由观[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4 程民治;试论科学创造中主体的情感因素——兼与陶伯华同志商榷[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申仁洪;;论科学的人文特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金柄珉;;论洪大容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意识——以《医山问答》为中心[J];东疆学刊;2011年01期
7 范藻;;“疼痛诗学” 新世纪文坛的悲壮崛起[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杨远宏;;“疼痛” 持守诗意的根性——简论龙克“疼痛”诗歌及“疼痛诗学”[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苏治;;论司法过程中的类比推理[J];法律方法;2004年00期
10 李卫;费凯;甄兰平;黄晓珍;;城乡生态建筑发展模式探讨[J];工业建筑;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善发;;试论夸美纽斯的教育研究法——类比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曼;;浅谈侦查假设的建立及逻辑检验[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顾祖钊;;新理性主义与中国文论建设[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高轩;当代中国政府组织协同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圣;圆觉主体的自由: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7 陈曦;文学中享虐现象之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鹏侠;劳动价值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学昕;南方想象的诗学[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熊毅;多恩及其诗歌的现代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萍;类比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2 郑大伟;刑法适用中的类比推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云朋;论曹文轩小说的古典倾向[D];南昌大学;2010年
4 逯明;自组织视野下的中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康哲;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陈咸峰;论范·弗拉森的反实在论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娜;哲学视野下中西医学对生命起源及其本质认识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邓春燕;论辩与逻辑[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童芳芳;论阎连科小说中的享虐现象[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亚男;先秦神鬼艺术中的苦难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承万;“继理性之绝学,开旧邦之新命”——《苦难美学》:当代人的性命之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2 段钢;审美机能的阐释与批判——读刘士林《苦难美学》[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3 狄马;;荒谬的苦难美学[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4 汪政;;了一容的苦难美学[J];长江文艺;2006年05期
5 狄马;;荒谬的苦难美学[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1期
6 狄马;;荒谬的苦难美学[J];雨花;2006年06期
7 万宇;插图珍藏本的美与忧——由刘士林著《苦难美学》说开去[J];博览群书;2004年08期
8 李秀泉;美学家谈美学——兼论王朝闻先生的美学思想[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04期
9 张首映;美的规定性辨析[J];文艺研究;1986年05期
10 ;钱学森主张创立社会主义文化学[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5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7 刘建珠;;论图书馆室内环境美[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能昌;;高校学报篇题的编排要讲究形式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洁;回归实事:政治的美学之维[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何树彬;“在家上学”挑战欧美学校教育[N];文汇报;2004年
3 青敏;德固赛的安全美学[N];中国质量报;2003年
4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5 丰书;电影的美学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丁明豪;生活家靠美学营销实现产业突围[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北京日报;2003年
8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10 吴语 编译;我旅美学者找到非典病毒入侵细胞“门户”[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7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8 姜勇;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D];吉林大学;2008年
9 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彭勇;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伦理)学[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男;先秦神鬼艺术中的苦难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姜辉;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罗鸣;稼轩词审美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实;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美学现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8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怀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10 钱正;解读意识形态广告[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3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2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