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空”范畴的产生、内涵及意义
[Abstract]:Emptiness i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and core category of Buddhist philosophy. In the process of Buddhism's eastward development and localization in China, "emptiness", as a category of aesthetics, gradually emerged with uniqu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ch connotations of ideographic meaning. This paper comb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emptiness" of aesthetic category, and reveals that "emptiness" of aesthetic category is in three fields of aesthetic conception, aesthetic creation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s well as aesthetic image. The meaning of aesthetic conception and aesthetic func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伟红;;卢梭的自然观[J];欧美文学论丛;2002年00期
2 胡芝风;;戏曲美学精神的新载体——探索戏曲与银屏的契合点[J];戏曲研究;2008年01期
3 邓心强;;2000-2008年叶燮研究述评(上)[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晓军;;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意境”说刍议[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王志清;;当下辞赋欲何往[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陈满铭;;意象转位结构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金龙;从绘画与音乐角度读解《琵琶行》[J];莆田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余永红;;宋代“牧牛风俗画”兴盛的成因与审美特色[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2期
9 王鹏;;生命永恒流动的轨迹——解读中国画线条语言系统文化的内涵[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4期
10 牟俊翰;;生态传播:中国生态运动路径探索——以央视《地球故事》和《南方周末》“绿色版”为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秦进才;;邳彤一言兴邦的开国功臣[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6 张玉勤;;《画语录》:绘画意境论之集大成者[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南;;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含义与意境追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瑜;论范小青小说创作的流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念然;论意象的审美生成——兼谈中国诗学中“象之审美”的内在逻辑[J];晋阳学刊;1998年06期
2 钱鸿瑛;试论“词无达诂”[J];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3 李远强;;川剧《红梅记》:从浪漫诗情到审美意象的营造[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4 卢珂;;《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怀及相关审美意象[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闫长红;鄂晓萍;;《野草》审美意象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田雨霖花鸟画的审美意象[J];中国美术馆;2009年04期
7 崔晓黎;;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8 马慧茹;;当代回族小说中的审美意象与精神追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汪莉;论贾平凹散文的审美意象及其特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林素真;;再界定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琼华;;审美意象趣味谈[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陶伯华;;形象思维概论——《思维科学概论》第三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张新民;;般若智慧与禅道治疗学[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4 王淑娟;宋广文;张建新;;佛教的般若思想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褚俊杰;;敦煌古藏文本《般若心经》研究——同藏文大藏经本、梵文本和汉文本的语词比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6 王其亨;官嵬;;宁寿宫花园点睛之笔:禊赏亭索隐[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7 翟林;;身体美学视野下的身体艺术[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9 车晓彦;;崇高壮美 气贯长虹——毛泽东诗词概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10 莫先武;;当代审美意象理论之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方般若推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构建平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片山有致 寸石生情[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李刚;为什么是东方般若?[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4 姚全兴;陶冷月的审美意象[N];文汇报;2001年
5 吴杨;画里般若[N];美术报;2006年
6 肖童;短信客服 渐成保险新宠[N];中国保险报;2003年
7 以明;清凉胜境般若名山[N];中国邮政报;2005年
8 马继东;佛教文物行情走高,国人投资渐趋理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记者 朱永华 实习生 王方晖;金石刻成佛家经典[N];湖南日报;2006年
10 周永亮;正确决断三部曲[N];中国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鸿蛟;11至14世纪夏鲁寺般若佛母殿绘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3 丁文慧;佛教性空思想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陈文杰;早期汉译佛典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0年
6 牟成娟;回鹘佛教功德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7 李志军;疏离与圆融[D];武汉大学;2011年
8 韩小荆;《可洪音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7年
9 金刚;《瑜伽师地论》思想的目的论特征[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10 吴~|R[;七寺本《玄a梢,
本文编号:2426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2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