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反身体修辞美学

发布时间:2019-04-18 13:18
【摘要】:丑、非美是现代、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体现出后现代艺术的反身体修辞适宜性的审美趣味,反身体修辞适宜性所显现的是反人类倾向,这一倾向的实质是借此警醒人、推动人、促进人,以此强烈的内在意志力拯救现世群体沉沦和人种的弱化。
[Abstract]:Ugliness, non-beauty is the main feature of modern and post-modern art,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taste of anti-body rhetoric suitability of post-modern art, and the anti-body rhetoric suitability shows anti-human tendency. The essence of this tendency is to wake up people, promote people, and promote people, so that a strong internal willpower can be used to save the decline of the present world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race.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之昂;;身体审美批判[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霞;拯救与困惑[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波;美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陆丽娟;超前卫—意大利艺术的后现代选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沈宏;现代绘画中的拼贴语言[D];清华大学;2005年

4 甘霞明;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文化身份问题[D];西南大学;2006年

5 余文博;论虹影的小说创作[D];华侨大学;2006年

6 成红舞;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译介与运用(1995.9—2005.12)[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秋睿;谈现代油画中的艺术张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丽娟;中国女性绘画情色倾向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沈乐;继承与超越[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素梅;关注生命苦痛与脆弱—女艺术家对生命的追问[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雪莲;;艺术在消亡与涅磐之间——谈席勒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及其现代批判[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赵士林;;略论“情本体”[J];哲学动态;2011年06期

3 陆蓉之;;入境:中国美学[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4 郭慧丽;;谈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的形成[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5 王俊;;论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主题——以晚期海德格尔诗意的思想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张中;;空间、语言与生存——福柯生存美学的一个视角[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法;;休闲与美学三题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张大为;;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J];山花;2011年17期

9 张法;;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10 王昌树;;论哈贝马斯的审美现代性思想[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2 杨岚;;新世纪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亢宁梅;;从自我的符号到审美意识形态的代码——中国农民画审美性质分析[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琼;艾柯的摆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与社会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高建平;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和当代文化发展(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常旭e,

本文编号:2460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60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