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建构

发布时间:2019-04-18 17:15
【摘要】: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建构刘晓英在审美心理结构中,审美主体的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审美主体的情感作为审美性情感具有哪些特点?审美主体是否有必要以及应如何进行情感建构?这些问题在现今的美学研究中,还未能系统地展开和深入。笔者试就此进行探讨。一、审美...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the emotional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subject what role does Liu Xiaoying play in the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subject's emotion as aesthetic emotion? Is it necessary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emotion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These problems have not been carried out systematically and deeply in the present aesthetic research. The author tries to discuss this. First,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城;主客同构 物我相通──艺术共鸣新探[J];北方论丛;1994年01期

2 邵桂兰,王建高;试论音乐创作与审美心理结构的内在模式[J];艺术导刊;1996年06期

3 李森;;论审美能力结构[J];唐都学刊;1990年01期

4 李林;;审美心理结构的发生史描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5 刘伟林;也论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王新让;;完形心理学美学的审美机制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7 方俊飞;文艺审美价值的产生和实现[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8 李钟霖 ,刘应全;筑室之基 操舟之楫——《审美心理学导引》评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周云峰;论审美心理与思维创新[J];学术交流;2005年08期

10 张真;;文学翻译中的艺术审美心理[J];文教资料;2009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治经;;从炎黄文化的基本特征看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孙秀玲;张薇;;一树梅花百首诗——自然美的多样性与审美主体差异性的和谐统一[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颜全毅;;百年越剧审美主体的独到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娄君侠;;论建筑审美情感[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王立科;;试论超常修辞的美感效应[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7 王阿军;;编辑学的美学探索[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8 凌珑;;略论审美想象[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9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刘根生;;创新中的疑窦——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几点质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尹旭;从审美对象的特征看继承与创新的美学意义[N];中国艺术报;2002年

2 徐忠根;由有尽之形去感悟无尽之意[N];中国商报;2003年

3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审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河南省周口市豫剧团 赵军英;对戏曲现代戏表演特点的理解[N];周口日报;2009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导 梁江;王朝闻:朝闻道,,夕死可矣[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吴艳;龚自珍“完”论中的生态意识[N];文艺报;2002年

7 尹晓星;科学发展思维的艺术体现[N];湖南日报;2008年

8 汤麟;楚之睿智 湘之潇洒[N];人民日报;2010年

9 王锡云;打开儿童艺术潜质的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陈祥明;地域文化 地域绘画[N];美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舒红霞;宋代女性文学审美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朱小刚;高速公路视觉空间研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红杰;公路景观审美主体与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常俊玲;回返审美之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东;自然之道与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9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棠;审美经验辨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甜添;《淮南子》的音乐审美主体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郭颖;论诗歌翻译中的审美要素[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雪;中国戏曲翻译的美学视角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郑欣;论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李白诗歌英译[D];广西大学;2007年

6 何俊;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中文景点介绍性文本的英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芳芳;李白诗歌英译比较研究的美学视角[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洁;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辩证关系[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千;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张向荣;从审美角度看杜甫诗歌及其英译[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0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60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c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