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
[Abstract]:In the Wes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ste from taste category to aesthetic category is one of the symbol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aesthetic discourse. In China, "interest" and "taste" have long meant "aesthetic appreciation", but they are not the category of "taste" in the sense of modern aesthetics. " Interest ", as a category of modern aesthetics, implies the content of modern humanism as the meaning of life, which must be based on the modern structure. Therefore, the category of interest in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needs to go through modern transformation, which is the category of modern aesthetics. Liang Qichao's definition of the category of "taste" was made under the new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fter the rise of modernism. His so-called "taste" has the content that supports the meaning of life, so it has become the beginning of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meaning of the category of "taste" in modern times. In Zhu Guangqian's view, the category of interest merges the meaning of ancient and modern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and after the theory of "taste" is integrated, it begins to change to the category of mod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罗海燕;;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月亮意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7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汪树东;;对抗战文学三种叙述模式的分析与反思——纪念抗日战争结束60周年[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9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483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8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