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科技对青年审美心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5-29 22:46
【摘要】:一般来说,人们比较习惯于从审美现代性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角度谈论当代青年的审美心理问题。事实上,仅从生活或者美学自身的层面谈论审美心理是不够甚至不准确的。因为当代青年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其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很大关系,而信息接受方式又受到新技术的影响。新技术及其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作为传统文明的阅读行为,这种影响从心灵深处改变了当代青年的审美心理。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people are used to talking about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contemporary you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modernization or aestheticization of daily life. In fact, it is not even accurate to talk about aesthetic psych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or aesthetics itself. Because the formation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contemporary youth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way in which they receive information, and the way of receiving information is influenced by new technologies. The new technology and the new way of life have greatly changed the reading behavior as a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and this influence has changed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contemporary youth from the depths of the mind.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长平;;给实践美学以更兴盛的生命力——张玉能美学思想的最新拓进[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林冬松;;“审美共鸣”理论的“误读”与还原[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3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邹华;;近三十年来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的三种形态[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6 盖志平;;孔子的审美境界[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7 罗杰;;审美意识的元形态:原初审美意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家友;;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心理描述质性初探——中国传统美学在中西文化相碰撞初期何啻转向心理美学而未转向哲学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娜;;英汉民族审美心理差异及其语言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鲁晨光;;科学派美学来龙去脉[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顾永芝;房亚红;;美学是什么[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10 洪申我;;审美心理期待与文学欣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雅娟;平凉人的审美心理[N];平凉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2 童伟;论“狂”—泰州学派与明清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玉楣;动漫艺术与中学生审美心理的建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傅前景;当代中国农民审美心理特点及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吕蕾;电视文化影响下的审美心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友;荀子审美心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朱浩芳;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审美属性[D];郑州大学;2007年

6 张静;由“虚室生白”到“至美至乐”[D];武汉大学;2005年

7 刘樝;商品的审美价值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苟征戈;广告审美与高校审美教育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坤鹏;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审美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之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韩振宇;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审美疲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88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88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b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