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文化多样性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

发布时间:2019-05-29 22:04
【摘要】: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复杂性和开放性的局面,出现了苏联、中国和西方三种形态,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差异性和对话性共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发展。而多样形态的形成除了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外,还需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加以探讨,这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新视角,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首先,马克思主义同各国文化的结合,必然促进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新发展;其次,多种形态美学、文艺学的对话必将给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发展带来活力;第三,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研究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视角,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去阐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就是一种新的尝试。
[Abstract]:In the 20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has undergone historical changes, forming a complex and open situation, and there have been three forms of Soviet Unio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commonality between them. Differences and dialogism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In addition to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forms needs to b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versity. This is a new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value, which can give us a lot of useful enlightenment: first of all,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other cultures will inevitably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arxist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Secondly, the dialogue between various forms of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will bring vita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Third, the study of Marxist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needs to have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and it is a new attempt to clarify the various forms of Marxist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versi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G04;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J];文艺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李树华 ,赵冲久;论科技期刊的审美追求[J];编辑之友;2002年01期

3 部铁军;宗圆;;从文学批评角度看泰纳《艺术哲学》中的文学思想[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4 邵朝杨;;玄学奇喻与新批评文学有机整体观[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期

5 侯宏堂;;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自我反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熊云甫;;20世纪西方莎士比亚评论中的传统与文体研究[J];武陵学刊;2010年02期

7 张方;;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卢卡契的美学观、文学观和批评观[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8 温恕;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看本雅明的艺术生产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张大为;;“文化研究”:向着存在论与人类学的高度辩证地综合[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10 王东;;从康德的“美是道德性的象征”谈美与善的关系[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晗;;文化批评、媒介传播与读图时代的审美症候[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2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2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3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罗显勇;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5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6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7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8 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探源[D];四川大学;2005年

9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迅;《宠儿》的文化诗学解读[D];温州大学;2009年

3 王蕾;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詹冬华;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燕春;1773—1845英、法、德、俄四国文学中的骑士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宋卫红;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晓辉;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研究中的体裁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易宋江;托尔斯泰文艺观中浪漫主义因素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曾艳;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政治意识形态与翻译[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谢盛良;意识形态的操纵在翻译中的展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孝根;庞铮;;美学的多元形态及其现代性选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薛澍;;建设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体系学术讨论会综述[J];学术月刊;1991年08期

3 梁兆才,,陈飞龙;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哲学基础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年05期

4 劳承万;;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启示[J];学术月刊;1992年06期

5 本刊记者;;美学理论研讨会在北大举行[J];文学自由谈;1987年05期

6 杨晓新;“西马”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启示[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凌建英;文学理论教学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内容[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李益荪;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一些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论纲[J];文艺研究;1988年02期

10 李衍柱;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J];文史哲;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保玉;解乒乒;;从规则变化探析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美学形态[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欧阳天祥;陈惠平;虞杰;肖燕;林军;黄莹滢;张茜;曹颖;;双侧鼻翼边缘切口隆鼻矫正轻度上翘圆鼻头合并鞍鼻畸形[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童芸;;面部体表肿瘤切除术后随意皮瓣修复的临床应用[A];2006年浙江省整形外科与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欧阳天祥;陈惠平;肖燕;虞杰;林军;;双侧鼻翼边缘切口隆鼻矫正轻度上翘圆鼻头合并鞍鼻畸形[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丁克家;;试论伊斯兰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穆斯林艺术观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陈亮;;“郁结”:从文化心态到美学形态——读叶维廉《雨的味道》[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2 任仲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N];文艺报;2002年

3 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拓展与创新[N];文艺报;2004年

4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品质[N];中国艺术报;2001年

5 刘谦;一本好的文论教材[N];人民日报;2002年

6 张岩冰;马克思主义美学传播历史领域的新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7 张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评范式[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丁国旗;2009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状况[N];文艺报;2010年

9 黄力之;“复调”的意义[N];文艺报;2001年

10 陆贵山;主流文论的建设与创新[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曙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万传法;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D];上海大学;2009年

4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陈发明;历史洪流中的卑微人形[D];苏州大学;2010年

6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8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9 唐健君;审美伦理视域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晶;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举善;走过世纪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彭传武;表意·纪实·奇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武进;空间视阈下的电影空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建雪;对报纸深度报道先锋意识的美学思考[D];河北大学;2003年

5 徐淑玲;曹禺戏剧美学思想的嬗变[D];郑州大学;2006年

6 陈玉刚;国人颧骨三维美学测量及其颧骨降低术在面中部三维除皱术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孟伟;日本故事漫画艺术的审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阴小玲;当代农民工题材小说的美学形态探析[D];延安大学;2009年

9 李映冰;关于新时期文艺学研究的若干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馨;试论中国扬琴作品的音乐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88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88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