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科林;;美的虚实之辨——读张法《美学导论》[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2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范畴的时代与民族印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郭慧丽;;谈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的形成[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4 栗永清;;朱立元先生学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5 赵淑莉;;“童心说”——丰子恺美学理论的核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余开亮;;中西美学比较中的问题意识——读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7 叶通贤;;封孝伦美学思想探幽[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妍;;传统美学与消费时代的疏离及转型[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9 阎嘉;;时空压缩与审美体验[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10 王蓓;;也谈美、审美与艺术——兼与王祖哲先生商榷[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黄水婴;;《论“审美无利害”在中国美学中的变异》概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王向峰;;《手稿》的美学解读[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4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5 朱印海;;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政治意识比较分析[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郭定国;;论审美与做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呼唤学理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3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张晶;审美文化的现代性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钱竞;一位在左翼营垒中具有独立个性的美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10 邢煦寰;美学需要走向行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6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7 余锐;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卓斐;美学回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韦拴喜;身体转向与美学的改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阳;吕o偯姥Ю砺厶逑笛芯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沈莉;阿多诺否定美学的现时观照及其对文艺创作的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涵潇;韦尔施美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D];山东大学;2011年
4 毋燕;非同一性的艺术重构[D];西北大学;2008年
5 李芳;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峗;阿诺德·柏林特的参与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斌;马尔库塞美学的生存论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祁永芳;阿多诺摹仿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巩勇;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彦婷;柏拉图主义与新柏拉图主义美学理论批评比较[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89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8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