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发布时间:2019-05-31 04:07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坊;超级女生解读[J];新西部;2005年09期

2 范会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文艺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J];美与时代;2005年09期

3 张晶;;日常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审美感兴的触媒[J];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4 张毅;龚小凡;;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情感化设计[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张春梅;;日常生活“商品符号化”还是“审美化”——一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义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兴成;;“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后现代性——电视媒介与当代审美文化变革[J];电视研究;2010年11期

7 李雷;;唯美主义与“日常生活审美化”[J];艺术评论;2010年12期

8 刘桃良;;“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观点的阐释与辨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周莲红;;身体在场、精神缺席的视觉盛宴——反思“日常生活审美化”[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于显凤;;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含义的考察[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陆扬;;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7 王洁;王松文;;“生活方式病”的管理与干预[A];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林安;蒙秀群;;浅谈老年人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途径[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杨长鑫;;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几个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10 袁宁;;搞好“六个老有”是实现老年人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天曦;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审美新景观[N];山西日报;2004年

2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记者 张琪;“婚内单身”悄然开始[N];兰州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奇妙;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N];台州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徐园 蒋一娜;节约:我们的责任[N];浙江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于月光 通讯员 盖峰 李媛媛;新郎·希努尔以鲜明个性获中国生活方式最佳品牌[N];中国工业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时e,

本文编号:2489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89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8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