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古代和谐:原初狭隘的审美境界

发布时间:2019-06-22 14:54
【摘要】:古代审美意识的闭合状态是古代人性结构感性与理性抑制性关联的审美转化。在微观的美感经验上,这种闭合状态在现为单纯舒缓、稳定有序的感应模式,在审美方式上导致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封闭性融合,而在宏观的审美理想上,,则形成了对中和美的追求。和谐是覆盖着整个古代历史阶段的最高最普遍的审美理想,古代人的艺术创造和美学思考便是这种理想的体现。本文首先提出古代审美理想的非主体性和形成演变问题,然后分别论及审美感受和审美方式的古代特点。全文不仅揭示了古代美的基质,而且为寻求到当代审美理想更新和转换的历史参照作了新的探索。
[Abstract]:The closed state of the ancient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s the aesthe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perceptual and rational inhibition of the ancient human nature. In the micro-aesthetic experience, this closed state is now a simple and stable and orderly induction mode, which in the aesthetic way leads to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the inner world and the outside world, while in the macro-aesthetic ideal, the pursuit of middle and beauty is formed. Harmony is the most common aesthetic ideal covering the whole ancient history stage, and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the aesthetic thinking of the ancient people are the reflection of this ideal. This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the non-subjectivity 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aesthetic ideal, and then discusses the ancient features of the aesthetic feeling and the aesthetic way, respectively. The full text not only reveals the ancient beauty matrix, but also has made a new exploration for the historical reference to seek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ideal.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荣;《审美裂变的逻辑复制》[J];文艺研究;1996年05期

2 李杰;;意象在艺术中的视觉传达[J];电影评介;2007年12期

3 韦足梅;;理性与感性的阴谋挣扎——评《色·戒》的爱情想象与人性关注[J];电影文学;2008年09期

4 史菊萍;;从离婚女性的再婚现状看中西方婚姻与爱情观的差异[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5 藏晓娇;;康德论道德的起源[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6 姜筑;思考与实践——表演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西方音乐史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年01期

7 李瑞英;;文艺鉴赏依旧是一种创新——品味《锦瑟》后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8 周雪飞;;马克思哲学变革初期对批判的批判——浅析《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张艳玲;;从《希腊古瓮颂》看济慈的诗性智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刘忠志;;浅析工业设计工科色彩基础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广;;后现代宗教:走向理性与信仰的相对和解(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黄好;罗禹;李红;;道德判断的理论观点及其脑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比;王廷弼;;用科学和理性战胜一切歪理邪说——发生在本世纪末的一场严重的思想斗争[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5 肖龙光;丁晓东;;基于理性变异的遗传算法[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文学平;;青年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李春勇;;作为理性的科学与作为信仰的宗教[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余怀彦;;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学广;;后现代宗教:走向人类与自然的和解[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段民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思考[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健;感性苹果 理性品牌[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樊卿;从感性到理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程俊良;从感性到理性[N];期货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宦建新;从感性到理性[N];科技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仝静海;女性消费:感性拽着理性跑[N];河北日报;2001年

6 韩辉;感性之翅理性之膀[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关明;“感性”还是“理性”[N];中国纺织报;2004年

8 梁旭;通美巨资牵手奇瑞:感性?理性?[N];经济视点报;2007年

9 苏砺;对幽默的感性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姜兴 刘秀;曲美:让品牌具有文化感性和灵魂[N];中华建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川平;主体建构与困境救赎——王小波及其文学世界[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巍;知识的问题与《亨利·亚当斯的教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沈克;理性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8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9 翟志宏;走进神学中的理性[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利荣;从感性的泛滥到理性的回归[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爱飞;社会发展观的演进[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平华;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席勒美学[D];南昌大学;2005年

4 夏青;芳草在沼泽中—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古典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5 吴海琳;社会资本的感性基础[D];吉林大学;2004年

6 陈鹤玲;道德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D];扬州大学;2003年

7 付国辉;论情感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冠伟;大众文化到消费文化:“神话”向世俗化的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王伟奇;试论语文训练的理性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颖;理性与迷狂制约下的后期新月诗[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4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04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9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