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
[Abstract]:Dandyism is not only a vulgar survival style, but also an artistic aesthetic appeal, which typically embodies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modern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dandyism in Europe in the 19th century is also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aesthetic factors in this movement. The contradiction of dandyism itself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dandyism and capitalist social reality intensify continuously in this process, and finally make it fall into the awkward position of aestheticism and vulgarity, vanguard and decadence. The dilemma of dandyism deeply reflects the contradictory proposition in aesthetic moderniz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7 王志红,黄志斌;全球化境遇中的社会“和文化”走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志红;;走向共识:东西方文化对社会和谐的诉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胡沛萍;;身体写作:从追求解放到走向堕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嬗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7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勇;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曾祥凤;论《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唯美和道德的融合[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红;关于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国外文学;2003年04期
2 陈瑞红;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文史哲;2004年01期
3 陈瑞红;论王尔德喜剧中的纨绔主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4 柯卉;;解读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纨绔主义[J];华章;2009年09期
5 卫臻;;纨绔主义与男装时尚[J];饰;2007年04期
6 陈瑞红;;纨绔主义:奥斯卡·王尔德的处世风格[J];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侯新兵;;精神价值层面的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莫筱;;书讯[J];装饰;2008年05期
9 张政文;;康德的审美现代性设计及对后现代美学的启示[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10 陈少华;当代文学的一种读法[J];文艺研究;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光;;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罗骞;;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话语及其限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9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朱凯;浪子高峰面临失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黄云霞;文学“反智”得失谈[N];文艺报;2009年
4 刘致榕;审美现代性与审美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范亦敏;亲情唤回浪子心[N];人民公安报;2000年
7 ;回归传统经济[N];国际商报;2000年
8 秦月;孤旅浪子 多面郎君[N];中国包装报;2001年
9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晓飞 本报通讯员 王焕清;真情唤回浪子心[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宋宝珍;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4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5 黄轶;苏曼殊文学论[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杨建国;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雅各布森诗学[D];南京大学;2011年
7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王尔德喜剧中的浪荡子和纨绔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孔小彬;传统与现代的会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谷鹏飞;艺术何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唐桃;尼采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文杰;造物艺术暨民间工艺的形式美及其审美现代性[D];河北大学;2004年
9 王昌树;交往理性视阈中的文化构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丽华;曹禺与审美现代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5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0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