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体与意向之间的探索──论现象学影响下的英伽尔登美学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Ingherden is to study the literature and art works in order to solve the crisis between the main body and the intention in the phenomenology, and the result of his thinking has put him on the road of aesthetic research. He established the art ontology with the principle of phenomenology: further, using the method of phenomenology intentionality, the process of art recognition is discussed.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enomenology, the later-term Ingaden regarded the aesthetic value as the core of the aesthetic study, and tried to establish a phenomenological basis for it.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0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克汀;胡塞尔现象学是对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反动[J];哲学研究;1980年03期
2 Ю.К.麦里维尔;王克千;;现象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3期
3 G·库恩;E·维德斯基;雷叶文;;马克思主义和现象学波兰国际会议[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5期
4 罗克汀;评现象学的人道主义[J];哲学研究;1983年11期
5 布坚科;赵承先;;实证主义派和现象学派在语言社会学中的接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5期
6 A. A. 古谢伊诺夫;许第虎;;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批判[J];世界哲学;1983年02期
7 张劲旭;现象学与文学和文学批评[J];文艺评论;1986年04期
8 刘韵涵;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美学[J];文艺研究;1986年05期
9 P.拉斯曼 ,亦舟;现象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10 宽恒;张庆熊;;胡塞尔论图画和意向的对象[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丽君;王平;;放射性勘查油田的新依据——钻孔中放射性异常模式[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大卫·阿普特;郭纪;;发展的政治学的详细规划[A];社会变革比较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7年
3 陈剑杰;孙钧;林俊德;;深埋岩石洞室受爆炸应力波作用的破坏效应[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4 王维勋;;个体欲望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探讨[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5 高秉江;;从现象学的角度直观人的观念论和生存论[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廷国;;重建“自然的形而上学”——试论现象学的自然观[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庆熊;;良知、责任感、内疚感——对道德意识的一种现象学的分析[A];“哲学的趋向—中美学者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潘光花;;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10 吕微;;前言: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濂;重见天日的生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吴元迈;走辩证整合研究之路[N];文艺报;2000年
3 邓晓芒;学术评议要有分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马寅卯;哲学眼里的科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邓晓芒;再谈学术评议的分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赵晋华;世纪之交文学圈内学者做什么(之二)[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8 尚杰;萨特后的法国哲学[N];人民政协报;2001年
9 叶舒宪;作为文化问题de身体[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唐文明;范畴的“运用”与中国哲学的“盘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4 吴奇;知识观的演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余慧元;一种“纯粹”的经验如何可能?—胡塞尔现象学经验问题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尧均;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8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9 李元;加缪新人本主义哲学探要[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元;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冬冰;走在理性批判的迷宫里[D];安徽大学;2001年
5 叶元辉;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反思心理学的对立与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郭继宁;奥秘与虚无[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大为;存在与语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宋中良;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中的意志困难及坚持策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9 张斌;现代哲学、美学影响下的西方景观设计解读[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05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0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