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性与理论普适性: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发展战略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for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mainly chooses the basic form of western speculative aesthetics represented by 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s. The western aesthetics has changed obviously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result of this variation is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and the Siniciza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s, which make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go beyond their particularity and move towards universality, while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s constitutes the key link. The "West interpretation China" model of Chinese aesthetics has built a reliable bridg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and it is another feasible way to put forward universal topics from local materials. We need to avoid the thinking trap of rigid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based on the local context and contemporary level, find common topics,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coherent exposi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and finally establish a common aesthetic theory that transcends the limitations of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ities and region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美学西化问题研究”(编号:09BZW00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佛教中“摩登伽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乐仲》篇之渊源探讨[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许宁;论马一浮《老子注》中的“以佛解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詹志和;二元合一: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的共相[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丁以寿;宋明时期佛教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朱国伟;略论周、淳之争的缘起——也谈焚书坑儒发生的原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6 孙光;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7 张诗亚;华夏民族认同的教育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8 康震;文化整合视野中的诗史进程——论隋代诗歌的文化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邵伟德,吴庆超;对体育史通用教材中“佛教与体育关系”观点的反思与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陈群;东晋文人的历史特征及其演变[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登科;;诗歌借鉴的目的、效应及其实现方式[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2 朴顺天;心神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5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文广;中国现代战争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就亡与启蒙之间的困惑——王实味文艺思想简论[D];河南大学;2001年
2 刘淑倩;何其芳文艺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晓忠;论丁玲的小说创作[D];西北大学;2001年
4 王玲宁;从大潮到衰微[D];郑州大学;2001年
5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蔡堂根;志怪传奇中的人神恋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朱建刚;米·布尔加科夫及其小说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8 魏德毓;观音传说与民众宗教信仰心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传敏;“化大众”与“大众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黄金亮;一脉相承与变异发展[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惠;;审美地理学意义的乡土美学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06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0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