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环境美学的基本前提

发布时间:2019-06-26 21:23
【摘要】:环境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复杂系统,人们对于环境概念的解释相同,但其仍是一个对象性的存在。在人与环境的诸多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具基础意义,它规定了环境何以产生美。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人与自然关系,为环境美学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环境伦理学有关人类中心地位的争论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环境美学的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Abstract]:Environment is a complex system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People have the same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 but it is still an object existence. Among the many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of the most basic significance, which specifies how the environment produces beauty. Marx scientifically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provided a solid philosoph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he debate on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human beings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the thought of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in ancient China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孙显元;;中国共产党的四大观念创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魏军;;浅议人类在生态圈中的地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李婷;;辅导员应引领大学生实现正确的人生定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邹颉;坚定的宪章派领袖 人民的桂冠诗人——纪念艾·琼斯诞辰180周年逝世13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7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王孝哲;;论人的发展及其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包国光;梁丽;;试析现代技术异化的表现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谢青;;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张军;;农民工及其动态演化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庄汉;;依法行政与政治文明[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9 喻文德;;从人的生存形式看以人为本[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建超;;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利;自然的人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畅;环境与焦虑:生态视野中的罗斯金[D];浙江大学;2010年

6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高明;和实生物[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孙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6 曾蕾;云南亚热带山地乡村景观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吴雅婷;昆明近郊农家乐室内外空间艺术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欢;农业景观在风景区建设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威;低碳背景下的乡土景观价值发掘和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孟昭磊;1949年-2010年一个农村家庭住宅的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平;;道家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李欣复;论环境美学[J];人文杂志;1993年01期

3 赵冬初,李连英;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贡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陈望衡;;自然与人共同的创造——大地艺术的美学思考[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5 廖建荣;;中国环境美学:萌芽、建构与突破[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胡玉娟;自然环境美学初探[J];学术交流;1999年02期

7 刘新叶;;美学研究的重要拓展——评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J];美与时代;2008年04期

8 张敏;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建构[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9 龙娟;;美国环境文学:弘扬环境正义的绿色之思[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彭锋;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王建疆;;从人与自然的和谐重写中国诗歌史[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于海量;;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整合[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聂志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矛盾与协调[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沈铭贤;;天人合一:意义与争论——地震灾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文同爱;;一部划时代的环境法学著作——记蔡守秋教授的《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7 杨丽静;牛永红;;创建和谐自然与人的全面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牢牢掌握科学发展观 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纪要(代后记)[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岩林;;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人与自然关系说的逻辑分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章汝先;;论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与根本出路[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志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N];学习时报;2005年

2 牛素娟邋高德才;漫话“和谐”[N];河北日报;2007年

3 秦廷国;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生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杨晓平;经济学家支招能源紧缺[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5 陈墀成 洪烨;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科技创新[N];福建日报;2006年

6 朱新生;加快林业生态建 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N];伊犁日报(汉);2007年

7 杨国强;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N];贵州日报;2007年

8 刘长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N];人民日报;2005年

9 孙佑海;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时聪;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延辉;生态政治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4 陈文珍;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多维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静;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吴景明;走向和谐:人与自然的双重变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8 冷树青;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系统哲学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海龙;传统“和”文化与和谐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耿新建;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霞;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审视——兼谈“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环境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志宏;人与自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褚嘉妮;试述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宋玉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5 吴若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重构的当代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杨国安;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莉;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张军;论深生态学的当代价值及其理论缺失[D];重庆大学;2007年

9 聂存虎;人与自然交往观念的历史考察与当代重构[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林玉春;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解读生态文明[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6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06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