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性
[Abstract]:The western aesthetics is a time-based aesthetics, and the Chinese aesthetics is the space-based aesthetics; the Chinese philosophy is not a time-nature _ "The day does not change.", but the spatial nature, the space is the world of the unity of man and the nature, full of the original vitality _ qi, and the gas flows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nature, between the person and the person, The people of the sky are sensitive, and the people and the people love things. The western aesthetics has reached the freedom through the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time distance, so it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esthetics; the Chinese aesthetics thinks that the aesthetic is the activity of the space, and through the aesthetic sympathy (the sense of the feeling) goes beyond the space distance, To achiev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man, the Chinese space aesthetics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sympathies.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post-modernism of the west, the Chinese space aesthetics provides the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aesthetics, and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and is expected to be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inter-subjectivity and the superscrip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esthetic transcendence of the real time and the nature of the real space, the elimination of the time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space, make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compassion do not, reach the aesthetic freedom realm. The reconstruction of space-time integrated aesthetics is the future of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厦门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华艺术美学概论”(10AZX007)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体间性美学”(2009B133)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继红;;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从曹诗看曹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彭鸿程;;试论陆云的文学创作[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3 李思清;;逯钦立与《诗品》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05期
4 黄文凯;沈宝民;;隐逸精神乌托邦:桃花源——重读《桃花源记》并诗[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梁奇;;“口”重进慎出 以敬畏自然与传统[J];焦作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戚良德;李婧;;刘勰论民俗与文学[J];民俗研究;2006年03期
7 辛小飞;;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汉代诗歌中“白杨”意象的由来及其影响[J];名作欣赏;2008年16期
8 周俊玲;;论陶渊明诗鸟意象的艺术特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梁祖萍;;刘勰论文学鉴赏的途径和方法(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徐玉如;;也论地域文学史学的架构基础和范畴界定——以六朝沂蒙文学为主例[J];齐鲁学刊;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良政;;论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并序[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王颖;;鲍照在乐府诗发展中的革新及与刘宋政治的关系[A];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栋;论唐代战争诗[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于永森;论豪放[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晨;梅鼎祚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胡遂;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6 孙光;汉宋楚辞研究的历史转型[D];河北大学;2006年
7 刘银昌;盖事虽《易》,其辞则诗—《焦氏易林》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战利;曹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钟书林;《后汉书》文学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岳淑珍;明代词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飞;江总的诗歌及其与陈代诗歌发展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瑞芝;阮籍五言《咏怀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永飞;魏晋时期“言不尽意”论的逻辑解读[D];河北大学;2008年
4 孙晓莉;论文学接受中的格式塔现象[D];浙江大学;2009年
5 常如瑜;魏晋士人眼中身体美的呈现[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静妙;谢灵运山水诗新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娟;儒道玄诗学的诗性语言观辨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涛;论词学核心范畴“情”[D];中南大学;2009年
9 高金霞;束fs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谢勇蝶;袁宏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政;王卫红;;当代中国美学的一面新旗帜——曾繁仁先生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述评[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1期
2 杨春时;;“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3 陈超逸;;舞动春在[J];中华手工;2010年03期
4 赵小琪;;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玉能;;现象学的主体间性与德国文学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叶木桂;;论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年02期
7 潇牧;李雪;;当代文化语境与中国美学[J];美苑;2010年01期
8 欧阳燕;;翻译研究的形而上思想——读蔡新乐《翻译的本体论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1期
9 李晓红;;外语教学中师生主体间性的哲学基础和实践建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书兰;;石涛画论及其道家思想研究[J];美术大观;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婉云;;鸾生与变身——论唐捐诗生发的时空[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刚;;简述哈贝马斯放的基因伦理思想[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超群;李志刚;徐江;叶嘉安;;基于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珠三角区域管治模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戴德艺;;RS、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监管工作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厚奇;杨玲;胡凯猛;;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医学发育生物学》[A];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届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委员会暨全国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主任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志明;;面对非正规性的城市规划——从小产权房问题谈起[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10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路振召;“世俗化转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路振召;“世俗化转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2509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0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