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认识中“主客二分”的重新审视与评价——兼与生成本体论美学商榷

发布时间:2019-07-04 06:08
【摘要】:在近年来国内关于审美认识的研究中,由否定"主客对立"进而取消"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突出倾向和强势话语。其实,"主客二分"在人类认识活动包括审美认识中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传统的"主客二分"并不一定等于"主客对立",也可能包含"主客交流",以"主客对立"为由否定"主客二分"未必符合事实。现代哲学美学生成论肯定"主客交流",未必取消"主客二分"。"主客二分"对应的是本质论、唯物论、客观美、共同美,"主客交流"对应的是生成论、唯心论、主观美、差异美。在人类文明探寻真理的认识活动和把握美本体的审美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分别无法取消,也不应取消。只有破除非此即彼、唯我独尊的绝对化思维方法,坚持亦此亦彼、多元共存的辩证法,将"主客交流"与"主客二分"、"生成论"与"本质论"加以互补,将"美怎样呈现"与"美是什么"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给中国美学带来真正的生机。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aesthetic cogni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a prominent tendency and strong discourse to reject the thinking mode of "subject-object dichotomous" by negating "subject-object opposition" and then abolishing the thinking mode of "subject-object dichotomous". In fact, subject-object dichotomous plays a positive and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cognitive activities, including aesthetic cognition. The traditional "subject-object dichotomous" is not necessarily equal to "subject-object opposition", but may also include "subject-object communication". It may no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acts to deny "subject-object dichotomous" on the grounds of "subject-object opposition". Modern philosophical beauty students affirm "subject-object communication" and do not necessarily cancel "subject-object dichotomous". "subject-object dichotomous" corresponds to essence theory, materialism, objective beauty, common beauty, and "subject-object communication" corresponds to generative theory, idealism, subjective beauty and difference beauty. In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o explore the truth and to grasp the aesthetic Noumen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gnitive subject and the objective object can not be eliminated, nor should it be cancelled. Only by breaking the absolute thinking method of either or the other, insisting on the dialectics of "subject-object communication" and "subject-object dichotomous", "generating theory" and "essence theory", and combining "how beauty presents" with "what beauty is" can we bring real vitality to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国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汤拥华;;主客二分与实践存在论美学[J];人文杂志;2007年02期

2 王元骧;对文艺研究中“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批判性考察[J];学术月刊;2004年05期

3 周来祥;哲学、美学中主客二元对立与辩证思维[J];学术月刊;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张丰君;;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4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章辉;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J];人文杂志;2004年04期

2 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3 章辉;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J];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4 章辉;告别实践美学——评两种实践美学发展观[J];学术月刊;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还原论与生成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不同[J];晋阳学刊;2002年06期

2 苏胜平;;论生成论思维视域中的道德本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隽鸿飞;;文化哲学的生成论解读[J];学术交流;2010年09期

4 杨魁;认识系统生成论的提出及方法论意义[J];东岳论丛;1995年04期

5 杨祖陶;;一种关于“希望人学”的论证——评段德智的《主体生成论》[J];哲学研究;2009年05期

6 兰云;;赛博空间:后现代的游牧空间——从块茎图式、生成论看赛博空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张家;;生成论,还是预设论[J];学园;2009年03期

8 张波;;张载生死观新论[J];船山学刊;2009年04期

9 李秋零;;主体生成论的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郭齐勇;吴龙灿;;面向未来而生——《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读后[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毅之;陈传善;;时代特征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娄路征;;正确把握和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3 江建文;;论文艺的理性本质与情感本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蒋功成;;种群思想——超越唯实论与唯名论的论争[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辛向阳;;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几点思考[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乔春梅;吴金锋;;毛泽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论[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学广;;旭日中天慨而慷[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9 侯衍社;;发生本质论:探讨人的本质的新思路[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燕世超;;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质疑——向童庆炳先生请教兼论文学的情感语言艺术本质[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曹东义;试论生成论四特点[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王建兵;把握“营销本质论”[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3 朴松花;本质论“论”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N];哈尔滨日报;2011年

4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曹东义;中医重视生成论,西医依靠构成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李伟;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的新视点[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董光璧 (中科院教授);“无”的科学与生成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周宁;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给心理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8 飞翔鸟;不加好友也能聊QQ[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张旭东;人民共和国的价值创造逻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董光璧;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未来科学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张s,

本文编号:2509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09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