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审美哲学论纲
[Abstract]:Marcuse's aesthetic philosophy is "the aesthetics of liberation", and the obsession with human liberation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Marcus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Marcuse's aesthetic philosophy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ree levels: (1) logical starting point: social criticism of "alienation situation"; (2) aesthetic intermediary: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nsory revolution and "new sensibility"; (3) ultimate dimension: infinite transition of "meaning world". These three levels represent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Marcuse's aesthetic philosophy in tur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国建;论郑敏诗歌的艺术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叶美芳;;意识形态、合理性与未来发展前景——哈贝马斯的科技观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李庆霞,关健;理性的演进与哲学的回映[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6 徐妍,崔海燕;生命的世俗沦陷——“第三代”诗人生命哲学析疑[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7 高娜;论审美判断的人文意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周芳;试论网络文学的语言特点[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9 于伟;;论实用理性教育观的合理性——从为生存而教育谈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琼;《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异化与否定[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荆筱槐;陈凡;;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琨;荒诞的人生,痛苦的探索——荒诞派戏剧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张勇;时代裂变中的突围与皈依[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董强;论自然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韩晓亚;论卡夫卡创作中的悖谬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孝伟;人才视野中的科学技术[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6 岳长红;科技时代的人学向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杜庆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犯罪问题[D];暨南大学;2003年
9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柯遵科;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科技观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水清;;论审美能量的聚集——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再审视[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2 潘立勇;陆庆祥;;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3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马龙潜;;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指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治经;;毛泽东美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比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施立峻;;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凌继尧;解读“大审美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4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2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马尔库塞美学的生存论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冯学雨;席勒、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5年
3 尚淑梅;回忆、想象与乌托邦[D];西北大学;2008年
4 邵晓舟;试论马尔库塞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5 王博;马尔库塞的审美救赎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芳;论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孔令霞;日常生活审美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琳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李倩;简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24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2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