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老庄到刘克庄:“自然”美学观的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9-08-08 20:01
【摘要】:从老、庄到刘克庄,中国自然美学观走完了“正—反与和—合”的发展历程。在“正”的层面上,刘克庄继承老庄对自然境界的追求;在“反与和”的层面上,刘克庄用“人工”反拨老庄的极端自然观,并使自然与人工高度融合;在“合”的层面上,刘克庄通过人工对自然的反拨与中和达到更高层次的自然。刘克庄对老庄自然观的继承与改造,既暗合西方“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想,也符合中国“中和”的哲学精髓,且克服了中和哲学的庸俗调和观。
[Abstract]:From the old, Zhuang to Liu Kezhuang, China's view of natural beauty has gon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positive, reverse and anti-harmony'' . At the level of``Zheng'' , Liu Kezhuang inherits the pursuit of the natural realm;At the level of``anti-harmony'' , Liu Kezhuang uses``artificial'' to counter the extreme natural view of Laozhuang, and makes natural and artificial highly integrated;At the level of``He'' , Liu Kezhuang achieved a higher level of nature by manually reversing and neutralizing nature. Liu Kezhuang's inheri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Laozhuang's view of nature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philosophy of``negative'' in the west,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philosophy essence of``neutralization'' in China, and overcomes the traditional harmony view of neutr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刘克庄与中国诗学的建构》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为:06BZW036
【分类号】:B83-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至善;;倚词配曲之二[J];民主;1995年10期

2 徐冬香;;托物寄情见铮骨——刘克庄《落梅》赏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7期

3 明见;刘克庄与贾似道[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明见;刘克庄“诗外功夫”论的理论蕴含[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陈文苑;缪兴旺;;刘克庄旅桂心态探微[J];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刘夔甫;;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赏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年08期

7 许丽莉;;刘克庄亲属仕潮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8 王锡九;;刘克庄的“锻炼”说[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许丽莉;;刘克庄与仕潮知州交游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政;张正林;;简说刘克庄《后村诗话》的诗学观点[J];丝绸之路;2009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金松;;刘克庄文学成就浅探[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蔡国耀;;兴化“八乐”与“十番”的形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余元钱;;莆仙籍古今三名人名诗举析[A];福建诗词(第十八集)[C];2008年

4 蔡厚示;;严羽与《沧浪诗话》[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述尧;;《后村长短句》中刘克庄的后期词研究[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曾大兴;;标举苏、辛——龙榆生的词学主张[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蔡庆发;;论宋代兴化文化教育的兴盛[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兴荣;;稼轩词艺术特色探微[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10 陈豪;;试论莆田古代刻书业[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埝檩;望谟县委追授向翔、何会洋、刘克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N];黔西南日报;2011年

2 赵前;宋刻《南岳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林剑冰邋徐向阳;莆田文学之花为何这样红?[N];福建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阎志江;危难时刻不辱共产党员使命[N];法制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朱志伟 运主伦;在沃土上酿造人生[N];金昌日报;2006年

6 湖南省汨罗市史志办副编审、汨罗市骚坛诗联学会会长 任建云;端午诗词的艺术性[N];光明日报;2008年

7 别水;传奇宋版诗集沉睡千年将拍卖[N];中国企业报;2010年

8 记者 杨忠诚 周文学;三名失踪民警已确认两人牺牲[N];人民公安报;2011年

9 陈香白;韩祠艺文考[N];潮州日报;2010年

10 田周玲;明内府彩绘本《明解增和千家诗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建;刘克庄诗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2 王述尧;刘克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何忠盛;刘克庄诗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张潆文;南宋理宗词坛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单芳;南宋辛派词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婷婷;宋季士风与文学[D];浙江大学;2007年

7 解旬灵;南宋四灵诗派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石明庆;理学诗论与南宋诗学[D];南开大学;2003年

9 王红丽;宋人唐诗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园;唐诗与宋代诗学[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焕君;刘克庄政法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彭娟;刘克庄唐宋诗学史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董春伟;刘克庄寿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姚桂桂;论罗伯特·弗洛斯特自然诗的现代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焕玲;宋代咏史组诗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津胜;王迈诗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阎君禄;后村诗论和诗歌创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赵东丽;宋代柳宗元诗歌接受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秦文萃;晚宋诗人王迈及其《佫轩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艳;泰德·休斯自然诗中的道家思想[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4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24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d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