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性水平影响的实验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12 19:18
【摘要】:通常认为审美理性对审美感性有消极影响。这至少对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一种障碍。本研究以审美概念理解作为审美理性活动的典型式,对二者的实际关系进行探索。实验对象分为A类普通被试和B类艺术专业被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否通过专门的审美概念学习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审美概念理解与审美感性水平的发展都呈共同上升趋势;通过学习训练,审美概念理解程度有显著提高,且显著有助于AB两类被试审美感受总水平提高;审美概念理解的"合理性"(正确性与精确性)是对审美感性各因素影响的显著因子,而其"事实例举"对于审美感性中的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审美情感等是显著因子。A类小学5年级被试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B类大学美术专业2年级被试的审美感知,实验前后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审美理性对审美感性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图文】:
审美概念理解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审美感性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图1和图2也可以直观到上述结果:无论是否进行过审美概念训练,审美概念理解或审美理性活动程度及质量的提高,都几乎没有使审美感性水平受到消极阻碍,恰恰相反,前者与后者是共同并进关系;而专门的审美概念训练对审美感性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积极影响。3.2 B类大学美术专业被试前后测总成绩比较。大学美术专业组审美概念理解和审美感性前后测总成绩(表3)呈共同上升趋势和极显著差异(p<0.001)。虽然因条件限制没设对照组,无法排除自然发展和在实验教学处理同时美术专业其它教学因素的作用,但这一结果也至少能够说明,对于专业被试来说
审美概念理解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审美感性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图1和图2也可以直观到上述结果:无论是否进行过审美概念训练,审美概念理解或审美理性活动程度及质量的提高,都几乎没有使审美感性水平受到消极阻碍,恰恰相反,前者与后者是共同并进关系;而专门的审美概念训练对审美感性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积极影响。3.2 B类大学美术专业被试前后测总成绩比较。大学美术专业组审美概念理解和审美感性前后测总成绩(表3)呈共同上升趋势和极显著差异(p<0.001)。虽然因条件限制没设对照组,无法排除自然发展和在实验教学处理同时美术专业其它教学因素的作用,但这一结果也至少能够说明,对于专业被试来说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
本文编号:2525910
【图文】:
审美概念理解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审美感性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图1和图2也可以直观到上述结果:无论是否进行过审美概念训练,审美概念理解或审美理性活动程度及质量的提高,都几乎没有使审美感性水平受到消极阻碍,恰恰相反,前者与后者是共同并进关系;而专门的审美概念训练对审美感性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积极影响。3.2 B类大学美术专业被试前后测总成绩比较。大学美术专业组审美概念理解和审美感性前后测总成绩(表3)呈共同上升趋势和极显著差异(p<0.001)。虽然因条件限制没设对照组,无法排除自然发展和在实验教学处理同时美术专业其它教学因素的作用,但这一结果也至少能够说明,对于专业被试来说
审美概念理解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审美感性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图1和图2也可以直观到上述结果:无论是否进行过审美概念训练,审美概念理解或审美理性活动程度及质量的提高,都几乎没有使审美感性水平受到消极阻碍,恰恰相反,前者与后者是共同并进关系;而专门的审美概念训练对审美感性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积极影响。3.2 B类大学美术专业被试前后测总成绩比较。大学美术专业组审美概念理解和审美感性前后测总成绩(表3)呈共同上升趋势和极显著差异(p<0.001)。虽然因条件限制没设对照组,无法排除自然发展和在实验教学处理同时美术专业其它教学因素的作用,但这一结果也至少能够说明,对于专业被试来说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鸣;;审美心理畸变的类化表征解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性水平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媛媛;网络语言的狂欢特征[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思扬;网络图像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成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5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2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