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美学的双重视角与结构层次——从生态哲学角度审视生态美学

发布时间:2019-08-27 14:17
【摘要】:生态美学具有生态存在论和生态主体论(认识论)的双重视角,这两大视角贯通整个生态美学,具体体现于对古代美学具有否定意义的生态存在论美学和对现代主体论美学具有否定意义的生态主体论美学中,同时也体现在这两大美学具体存在形态的生态环境美学与生态文艺美学之中。由此,便形成了以生态存在论为基础的包括生态存在论美学、生态主体论美学、生态环境美学及生态文艺学的梯形结构层次。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祥龙;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对一份新发表文献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章帆,韩福荣;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包庆德,王金柱;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定位——从《新华文摘》文献反响看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宣兆凯;环境伦理走向实践的路径探索——建构以环境保护机制效能为取向的环境伦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张红;;人性视域中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6期

7 盛国军;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性、意义及困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张德昭,何文模;自然价值论的存在论维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王素娟;对生态伦理的几点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汤天滋;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健;;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额尔敦扎布;;自然资源价值辨析——兼评劳动价值论不能说明自然资源价值说[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罗显勇;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高正夏;基于变值系统理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杜萍;现代化中历史悲乐论论争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文正;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的人文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张丽军;生态文学:存在困境的艺术显现,,精神革命的审美预演[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辉;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段洪波;论环境权的伦理基础[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戴尊红;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邢斌;“异乡”母题与“元历史”想象——论冯至现代期的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党辉;本体与存在:王阳明哲学的一体两面[D];河南大学;2003年

10 肖智成;中国现代小说与回归自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强;;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西自然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3 李启军;胡牧;;生态美学视阈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李振纲;李娜;;走向荒野:天地之美的现代回归——罗尔斯顿的生态美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曹立倩;黄智宇;;浅析生态美学思想在当代社会城市人生存危机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6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代迅;;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3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6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8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9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吴承笃 徐瑾琪 叶莎莎;西安:探讨人与环境关系[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5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3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杨玉春;老子思想的生态美学解读及现代价值转换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朱艳雯;生态美学的哲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9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29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