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发展”不等于“告别”实践美学

发布时间:2019-09-02 20:49
【摘要】:《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发表朱立元先生《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一文,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命题和理论架构,在美学界产生很大的反响。章辉博士在《学术月刊》2005年3期发表《告别实践美学》一文,就实践美学以及实践存在论美学展开学术争鸣,引起美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们所论关涉到当前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为了促进讨论的深入和学理化,我们特立专题刊发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生一组争鸣文章,以飨读者。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B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德峰;马克思意识概念和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探源──兼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批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朱立元;蒋孔阳审美关系说的现代解读[J];文艺研究;2005年02期

4 章辉;告别实践美学——评两种实践美学发展观[J];学术月刊;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罗显克;;诗与思:存在的道说和倾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文刚;;“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8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玳Z{;;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审美文化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鼎;何辉;;还原设计本色——“绿色”视野中的设计困惑与超越[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王菲;摄影:技术、艺术与文化[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慧丽;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宝峰;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赢;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审视[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

10 谢勇军;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筠筠;休闲娱乐与审美文化[J];文艺争鸣;1996年03期

2 张玉能;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与杨春时同志商榷[J];学术月刊;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弓;;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2 索良柱;;“告别实践美学”的背后[J];探索与争鸣;2007年05期

3 栗永清;;新世纪实践美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文艺争鸣;2010年17期

4 任华东;;在论争中萌生与前行:浅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兰州学刊;2010年04期

5 林朝霞;;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J];学术月刊;2007年04期

6 王天保;;走向批判的实践美学——实践美学的中西对话及其启示[J];东方丛刊;2008年03期

7 黎杨全;;新实践美学对实践范畴的诠释及其理论意义[J];云梦学刊;2010年03期

8 章辉;论审美活动与超理性追求——兼评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刘凯;;“积淀”、“突破”与“创造”——从实践美学到实践存在论美学[J];东方丛刊;2010年03期

10 张立斌;实践论、后实践论与美学的重建[J];学术月刊;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元;;略谈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及其美学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余在海;;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蓝旭;;入世的执着与超越——海德格尔与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6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敦华;;《约翰福音》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朱海斌;;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存在论题的现象学分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10 王德峰;;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哲学:思想的移居(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洪兆惠;走进那片秋天的林[N];辽宁日报;2007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肖鹰;我们带汉语回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知识分子与权力的世纪之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任昕;海德格尔与现代性后现代性诗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刘军(编辑);海德格尔与解构的政治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7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8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3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瑾琪;试论本真的存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7 伍世文;海德格尔的诗性拯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燕;论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531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31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3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