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马尔库塞形式主义美学的思想内涵

发布时间:2019-09-12 00:42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审美形式”这一特殊概念在马尔库塞形式主义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从艺术本质论、艺术标准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功能论、艺术劳动论等几个方面,阐释马尔库塞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的思想内涵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扬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叶美芳;;意识形态、合理性与未来发展前景——哈贝马斯的科技观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王德岩;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高校美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李小娟;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8 李庆霞,关健;理性的演进与哲学的回映[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9 徐妍,崔海燕;生命的世俗沦陷——“第三代”诗人生命哲学析疑[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10 罗文东;人道主义的现代阐释[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刘长江;;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6 田云刚;李卫朝;;对话的和谐意蕴[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8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荆筱槐;陈凡;;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7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莉;浅论文学艺术的真实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勇;时代裂变中的突围与皈依[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何玉蔚;论弗·吾尔夫的人格冲突与整合及其在创作中的展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彩珍;论中小学德育的美育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邓花云;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嬗变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刘文菊;突围,,飞翔与低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水清;;论审美能量的聚集——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再审视[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2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马龙潜;;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指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之望;;毛泽东的审美价值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4 杨治经;;毛泽东美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比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5 施立峻;;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凌继尧;解读“大审美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4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2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马尔库塞美学的生存论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冯学雨;席勒、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5年

3 尚淑梅;回忆、想象与乌托邦[D];西北大学;2008年

4 邵晓舟;试论马尔库塞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5 王博;马尔库塞的审美救赎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芳;论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孔令霞;日常生活审美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琳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李倩;简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4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34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