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美学的逻辑起点——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韩庆祥;论人的个性及其全面发展的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3 陈学康;生产力若干问题研究──兼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杨致恒;试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价值理论[J];财经科学;1984年06期
5 李达昌 ,王小琪;论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性经济危机[J];财经科学;1986年02期
6 吕炜;市场机制下的增长不经济问题[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7 徐世龙;关于宏观经济效益及其定量评价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1983年03期
8 王国清,刘欣;税负转移的性质及其作用[J];财贸经济;1984年05期
9 杨坚白;关于第三次产业和国民生产总值指标[J];财贸经济;1985年11期
10 张瑜玲;人的主体性研究的缘起及历史考察——以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为背景[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包永新;;革命文艺必须坚持真实性和政治性的一致[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2 刘鸿庥;;关于文艺源泉问题的思考——兼与钱念孙同志商榷[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3 林宝全;;人类文艺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论以人民为主体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美学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孔祥利;;科学发展观理论探源——马恩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5 贾高建;;马克思的自由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6 陈志尚;张维祥;;关于人的需要的几个问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吴倬;;试论科学自我实现观在历史唯物论中的地位[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阳升;;市场机制的人学意义辨析[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丕显;;对立与互补:马列文论和现代西方思潮[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德厚;;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德国古典美学的渊源关系谈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商海岩;企业家融资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3 谢钟;论历史演进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D];中共中央党校;1995年
4 柴尚金;主体创造论纲[D];中共中央党校;1995年
5 梅宪宾;邓小平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6 刘能杰;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实现[D];中共中央党校;1996年
7 周熙明;历史进程的中断、变形与回复[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8 周为民;中国经济发展史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9 戴永红;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正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生命美学的理论价值和局限[D];山东大学;2005年
2 高美珊;略论互联网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严;纪录的真实与虚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宏刚;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姜波;图像化时代与文学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杨光;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比较分析及其现实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环宇;《审美教育书简》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比较[D];南昌大学;2006年
8 罗曼;探索美学发展的新路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华;马克思哲学理论创新模式初探[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10 谭燕妮;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培育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斌;略论美学的逻辑起点——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1995年08期
2 李庆钧;异化劳动和美的规律[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3 张立斌;略论美学的逻辑起点──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4 王晓华;集体无意识、类本质与神话时代[J];浙江学刊;1991年03期
5 董学文;陈诚;;谁在制造美学上“两个马克思”的新神话?——与朱立元、张瑜同志商榷[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2期
6 董学文;论文学主体性的三个层次[J];东岳论丛;1991年04期
7 樊篱;;文学鉴赏与人性复归——与刘再复同志商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7年01期
8 戴义德;;不满足感:审美超越和文艺创新的基础[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朱刚;;劳动与艺术:感性活动的自我辩证——实践论美学的本体论难题及其解决[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0年00期
10 石文年;《手稿》的人性观是唯心主义的吗?[J];文艺研究;198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建军;;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之现实性与现代性的反思[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竞飞;和谐社会的美学本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1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5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