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朝西部民族大融合与中唐美学思想的深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J];哲学研究;1962年01期
2 ;必须重视我们民族的美学思想资料[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1期
3 马白;从《摩罗诗力说》看鲁迅与中国古代美学的渊源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4 刘长林;浅谈韩非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5 殷绍基;陶渊明美学思想初探[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3期
6 万陆;魏禧美学思想探微[J];江西社会科学;1984年03期
7 彭立勋;;关于现代派美学思想的几个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8 王弘度;;屈原美学思想初探[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9 吴腾凰;杨连成;;生活土壤上的批判与追求——试论吕荧的美学思想[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04期
10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萍;朱海燕;刘仲华;;论明清茶美学思想的内涵与特征[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2 顾道弟;;美论二题——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有感[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锡山;;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美学思想[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孔毅;;应当重视对北朝后期民族融合的研究[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郭兴良;;金圣叹美学思想在评点《水浒》中的体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吴江;;略论民族融合及与时俱进地发展人的自由[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8 燕宝;;一块今立的古碑,民族融合的见证[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9 陈怀荃;;赤峰——东北地区民族融合的前沿地带[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朱志荣;;论康德前批判与批判时期的美学思想的关系[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星亮;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特点[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何星亮;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类型之三 少数民族间的相互融合[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冯建华;促进民族融合必须遵循历史发展规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李春兰;文化托起民族融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何星亮;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类型之二 汉族是如何融入少数民族中的[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陈克进;历史上的民族同化、民族融合与和亲政策[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古风;古老美学思想的再发现[N];光明日报;2002年
8 赵家治;孔子的美学思想[N];协商新报;2010年
9 魏忠;足球,推动文化与民族融合[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李广洁;大同在中国民族融合史上的地位[N];山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丘柳漫;白居易与中唐社会[D];厦门大学;2002年
3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联;魏禧文学思想考论[D];辽宁大学;2007年
8 张s,
本文编号:2561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6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