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存在走向审美存在——王旭晓教授审美文化与民俗的研究视域

发布时间:2019-11-16 08:21
【摘要】:正审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所谓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1]王旭晓教授在《审美文化研究与美学的转型》一文中指出,审美文化研究使人看到,审美文化是人的全面的、历史的审美活动的体现与结晶,尤其具体的、形象的存在形态,从一般的物质产品到精神产品,无不从中折射出某一历史时代的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天瑞;;漫谈审美文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8期

2 李泽厚;王德胜;;关于哲学、美学和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话[J];文艺研究;1994年06期

3 杨华,金锋;审美文化研究的动因、症结与走向评析[J];哲学动态;1998年08期

4 邱书婉;;走向多元化的少数民族美学——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5期

5 王敦;陆斐;;对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的审美人类学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3期

6 胡远远;;新疆汉民族审美文化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2期

7 李肖霞;何志钧;;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筠筠;;’96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1996年10期

9 周均平;走向新世纪的审美文化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馨郁;山东省美学学会1995年年会在临沂召开[J];理论学刊;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放鸣;;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谢金良;;转型时期审美文化研究如何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徐放鸣;;城市审美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全国高校美学研究会选出新的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9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召开会员大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2 刘悦笛;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人民日报;2010年

3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4 齐峰;建构时代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6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马衍明;以新眼光打量美学经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汝信;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N];人民日报;2008年

9 山西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山西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 齐峰;美学研究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9年

10 董学文;美学研究的科学化转向[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黎明;感性智慧:维柯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贾玮;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宗泽;近三十年王朝闻美学思想研究的问题阈[D];西南大学;2008年

3 刘超;论卡西尔符号论文化哲学的美学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斌;马尔库塞美学的生存论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李黎;《淮南子》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任绪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雯;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唐圣;论美学与哲学的边界[D];新疆大学;2007年

9 李华强;走向美的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周娇;中国匾联审美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1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61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