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文化的自由历程与价值反思

发布时间:2020-01-25 19:19
【摘要】:席勒继承康德的美学思想提出了"美是自由的显现"的命题,即审美个体在对不包含功利目的的"假象"的自由游戏中对个体之自由本性的领悟,亦即"通过自由发现自由"。但在资本主义的资本逻辑中,"美是自由的显现"中因为"自由"内涵出现了从无目的的个体自由向有目的的利润筹划的转变,所以"美是自由的显现"也在实质上成了通过"自由"把握经济利润之最终目的的资本逻辑游戏。在西方,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历程正体现着审美文化在资本逻辑的诱惑下向资本逻辑的价值失落过程。当代审美文化的价值建构应该摈弃以法兰克福派为代表的简单否定资本逻辑的做法.而从存在主义美学和实用主义美学中汲取理论资源,悬置批判,以同情的态度深入资本逻辑之中.转换利用,实现审美文化的辩证张力向无目的个体自由表达的转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小康;;当代审美文化的消费本质与时代特征[J];学术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明珠;;论道家之“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胡志明;;尼采与卡夫卡:现代世界两个孤独的行走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殷明明;;技术进步与艺术的民主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张道全;略论人的素质的形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侯卫平;王桂亭;;电视文学片的误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军;杨萍;;本体思维的伦理转型与生态价值观之确立[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黄凤祝;;存在与人道主义[A];“萨特与当代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9 罗锋;;寻找“物化”之旅:传播批判思想踪迹与语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彭芳;;论比亚兹莱对浮世绘的创造性吸收[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秦艳贞;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魏义;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多维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建兰;新世纪《东方女性》中女性情感表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郁民;论传统雕塑色彩介入当代雕塑创作活动产生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元;应当正视的负面效应──略论市场经济下的审美文化建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吴新颖,吴岱霞;审美文化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求索;2004年05期

3 张振华;试论当代审美文化的大众传播特征[J];学术月刊;1997年04期

4 宋新军;社会转型期的经济文化和审美文化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陈志昂;论审美文化的若干范畴[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年05期

6 刘雁琳;九十年代成人审美文化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1997年02期

7 郑海英;唐宋审美文化意识的嬗变──从“逸”的范畴谈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常新,赵伯飞;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消费化倾向的反思及其构建[J];经济师;2002年02期

9 陈海英;;大众文化:审美体验的演习场[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10 姚文放;;作为历史性概念的审美文化[J];求是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树理;;树立科学的自由观[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2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桂强;;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倪稼民;;自由·制度·人的全面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曹志成;;关于古典自由观与现代自由观对接的可能性——论世界哲学之父老子自然无为自由论的包容度(论纲)[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6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汉民;;严复自由观再探讨[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玳Z{;;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审美文化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玻;;“主体的物化就是实在的自由”——论马克思的自由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胜利;唐展风;;陈独秀“自由观”探析[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晗宁;促进审美文化向现实拓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姚文放;审美文化呼唤“中国经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在实践中提升上海审美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毕会娜;新形势下的新发展[N];文艺报;2008年

5 赵勇;审美文化与消费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薛永武;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7 张玉能;当前审美文化的症结点[N];文艺报;2004年

8 张晶;审美文化的现代性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王小舒;清代的审美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陈静;审美文化研究的新拓展[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曹巧兰;城市审美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伏爱华;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梅;先秦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郭增花;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9 朱群;中国儿童电视剧的审美文化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10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新波;论20世纪西方的自由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金仲敏;青年马克思的自由观[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郭高峰;爱默生的自由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罗翔;论庄子的自由观[D];湘潭大学;2001年

5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吴兴华;人的自由何以可能[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秦娜;追寻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0年

8 靳雅茜;浅析后现代景观中的电视审美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云鹏;丹尼特自由观探析[D];山西大学;2010年

10 王晓波;怎样的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3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73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