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世俗的美学与超越的美学

发布时间:2020-01-25 22:31
【摘要】:正 如果一定要找出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差别,可以说中国美学是世俗的美学,西方美学是超越的美学。这种差别源于中国文化的世俗性和西方文化的宗教背景。世俗性是中国美学的传统,它固然有现实性强的长处,但超越性的薄弱,又是中国美学的根本弱点。这个根本的弱点正是需要在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中加以正视和克服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考察审美与宗教的关系。审美与宗教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同源关系和同位关系。所谓同源关系是指审美与宗教都发源于原始巫术文化。原始文化是巫术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崇杰;美学十年话暖寒[J];文艺研究;1989年04期

2 杨春时;世俗的美学与超越的美学[J];学术月刊;2004年08期

3 公义;愿美学茁壮成长[J];哲学研究;1980年12期

4 叶林;合唱需要美学[J];中国音乐;1982年03期

5 夏宗经;关于科学与美学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舒群;也谈对应美学[J];美术;1988年02期

7 岁寒青;《全息正负美学》[J];文艺研究;1990年04期

8 杜书瀛;仪容美学[J];文艺研究;1991年03期

9 唐思敏;美学“流感”[J];当代文坛;1983年12期

10 章建刚;美学:进展和趋势[J];哲学研究;198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3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建珠;;论图书馆室内环境美[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能昌;;高校学报篇题的编排要讲究形式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7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春时;;美学要抗争现代性的重压[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兴来;;公路隧道的美学设计与体会[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陈妍;乔玲敏;;空调风口设计及效果与建筑美学[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2 《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 李云雷;“打工文学”:新的美学萌芽[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潘云召;美学者批评政府虚伪[N];人民日报;2004年

5 王学泰 口述 CBN记者 苏娅 采访整理;传统文化中的超越性价值[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蒋蓝;朱成:人民美学的实践者[N];成都日报;2010年

7 卢锋;“零”美学与董欣宾其文其画[N];科学时报;2001年

8 石川;从美学革命到制度创新[N];文汇报;2008年

9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10 高山杉;从艺文美学到梵藏玄言[N];东方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守纪;论教育的超越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8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9 姜勇;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永军;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现象的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田伟霞;论人的超越性与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伟;返回意义之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舒媛媛;中国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美学进展[D];苏州大学;2004年

5 叶菁;城市街道景观创新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黄明明;论启蒙的超越性[D];长春师范学院;2009年

7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8 郑文浩;论苏童小说的叙事艺术[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汪士;论思想政治教育美的创建[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杨旭;论别尔嘉耶夫的末日论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73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73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f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