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休闲方式审美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1 07:53
【摘要】:伴随着节假日的增多,休闲业已成为大众最普遍的日常生活方式。休闲是主体在自由时间里自主选择从事的获得轻松、愉悦、自由体验并获得发展的活动。作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和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空间(美国休闲学者约翰·凯利语),是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时空和舞台。考察人们的自由时间安排使用情况和人们的休闲生活质量高低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大众休闲方式审美转化问题。文章分为六部分(六章): 第一章提出问题。笔者于2011年12月一一2012年5月对大众休闲生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众中,虽有少部分人群能选择身心愉悦协调、情理交融、带来发展的休闲方式,但更大比重的人群未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其休闲生活表现出享乐化、趋同化、消费化特征,具体表现为休闲方式单一、消极、堕怠,休闲体验止步于快感满足,休闲选择被动盲从、缺乏自主性。 第二章围绕休闲与审美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并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等。审美在放逐感性、体验愉悦、感受自由、追求幸福、导向创造等方面与休闲有着一致性。学术界围绕休闲与审美的关系、二者相互的价值、休闲美感的特征和生成、休闲美学经济等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现在,审美对休闲有提升作用已成为共识,有学者早已提出“休闲审美化”思想。但,现有研究多为理论研究而停留在思想陈述层面;审美到底如何提升休闲,休闲到底如何进行审美转化的研究十分薄弱,当然,现有研究也没能提供出具体可行的、具有应用性的实现路径。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反思,本研究力图构建大众休闲方式的审美转化思想、理论和实践途径。 第三章界定大众休闲方式审美化。休闲方式审美化,指通过挖掘休闲中的内在美和休闲形式上的外在美,将休闲因素诸要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休闲活动成为内在美与外在美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活动,从而使休闲主体获得身心轻松、愉悦与自由体验。转化的关键点在于各种休闲因素的审美转化以及转化之后要能形成一种崭新的整体和谐状态,转化的落脚点在于其能真正指导大众休闲实践,能切实提高大众休闲生活质量。 第四章分析大众休闲方式审美化特征,审美化休闲方式既有身体的享受又不囿于快感而富有美感,既有生理欲望的满足又不停留在品“性”而富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引领,既有选择的自由同时又不会落入盲目的放纵而有审美修养的涵咏。将审美中富蕴的感性、精神和理性(有德性)赋予大众休闲方式,使其不但具有愉悦性等一般休闲方式应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审美所赋予的情感美好、情理交融、注重精神三大特征。这样的休闲方式有着情感向度的真挚美好,能充分满足人的归属、交往、爱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着精神向度的自由超越,有价值观的掌舵、意志的护航和意义的领航;有着理性向度的节制从善,变依从与跟随的虚假自由为主动有益的审美自由。 第五章讨论具体的转化设计。转化需针对大众休闲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变单一为丰富、变消极为积极、变感官享乐为精神引领、变被动盲从为自由自主。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休闲目标、休闲内容、休闲组织形式这几个关键点进行审美转化设计,力图构建起休闲方式与休闲主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第六章休闲审美教育是保证大众能自由自觉进行休闲审美转化努力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教育帮助大众明确休闲价值以确保其能从中得到进步发展,培养人们休闲技能以给予其“畅”的愉悦与自信,培养他们兴趣爱好以滋养其丰富的感知进而在休闲实践中有多样化的方式选择,引导他们人生态度以启迪其“生活即艺术”的真谛进而突破快感走向美感。最终,人们自觉进行自身休闲方式的转化活动,自觉采取审美化的休闲方式度过自己的自由时间,从而得到成长、进步和发展。 本研究立足于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可以视为以休闲为切入口,丰富应用美学研究的一次尝试性研究。创新点在于:基于学界早已提出的休闲审美化思想,理清了休闲和审美之间的三组基本矛盾;针对这些矛盾的解决,建构了大众休闲方式教育系统,即休闲方式审美转化理论和实践体系。通过讨论设计目标、原则、心理依据、休闲方式各要素的审美转化、休闲审美教育内容给落实等,为“休闲方式审美化思想”成为“休闲方式审美化现实”搭建了桥梁和教育路径。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丰富该思想的相关理论,构建出理论模型,给出细化、具体的操作模式,另还需设计实验验证该思想、理论、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价值在于:它是美学走出象牙塔,切实走进生活(休闲)领域指导人们审美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对美学走进传媒、娱乐、体育等领域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果能有效进行,可以指导大众休闲生活,提高大众休闲生活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34
本文编号:275015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朗;;美在意象——美学基本原理提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王晓宇;;辽宁省岫岩县农民休闲方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3 王晓琴;审美性休闲文化与人性的生态建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黄兴;论休闲美学的审美视角[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苏北春;;快乐哲学与休闲体验:消费时代的旅游审美文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徐锦中;休闲文化的道德意蕴[J];道德与文明;2003年05期
7 许斗斗;消费社会之休闲异化批判——波德里亚的休闲观评析[J];东南学术;2003年04期
8 谢珊珊;;休闲与审美:古代文人自主生命的追求与超越[J];东岳论丛;2011年06期
9 王元骧;审美:现代人的自我拯救之道——对于美育现代意义的哲学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10 张法;;休闲与美学三题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永红;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0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75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