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海德格尔的诗性救赎及其理论局限性试析——兼谈诗意地栖居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0-07-16 01:59
【摘要】:在技术统治一切的贫困时代,海德格尔试图通过艺术和诗对存在的本真道,说来重建人类失去的精神家园,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指明一条返乡之途。诗性救赎为沉沦于技术时代之困境,渴望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人类,构建起了一个心灵和精神的栖居地。然而,作为一种理想化的救世策略,诗性救赎的审美乌托邦性质和神秘主义色彩也显露无遗。社会历史性维度的缺失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悖论,注定了诗性语言难以作为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艺术和诗也无法真正担当救赎的时代重任。就其根本而言,只有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活动,始终才是人类通达诗意栖居之家园的切实可行之途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邦金,申定宝;传统走向现代的语言之路——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谈起[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大为;;“诗意人类学”:中国古典诗学与解构主义的精神会通[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珏;《康德书》与有限性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2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3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6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7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伦生;;语言的魔力?——巫术与审美之语言心态一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2 王岳川;从历史深处解读艺术的哲学意蕴——评肖鹰的《体验与历史》、苗强的《沉重的睡眠》[J];文艺争鸣;2003年04期

3 王丽君;西方美学研究中的语言本体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7年01期

4 徐良;现代西方美学的语言释义学倾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金正铎;论东洋的意思沟通美学[J];当代韩国;2004年01期

6 徐良;现代西方美学语言释义学的重构和确认——在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之间[J];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02期

7 金元浦;对话与交流:当代美学的重要课题[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6期

8 王凯;道言与现代西方的语言美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史修永;;论理解——对西方现代美学史上一个重要关键词的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黄海澄;言意新辨[J];人文杂志;199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查常平;;作为意性文化的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陈春文;;母语世界的恋人与尴尬[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生态美学: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张保振;美无疆界[N];学习时报;2007年

3 尚杰;哲学、情感与精神的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周宁;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给心理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5 ;哲学:给人智慧与乐趣[N];浙江日报;2003年

6 肖巍;性别认同的“麻烦”理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3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清平;语言视域中的审美境界[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2 翁再红;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赵晓芳;存在与诗意——论诗意的栖居何以可能[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党秀芬;尼采美学之目的论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崔柯;解释学视野中的庄子美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57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757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d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