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女性耳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1 15:56
耳珰,为一种耳饰。学术界目前对于耳珰的起源、形制、佩戴方式等众说纷纭,暂无明确定论。本文基于大量出土耳珰实物及图片的收集,结合对古籍文献的理解,尝试对耳珰的相关问题做出更为深入的分析与论证。本论文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依据文献材料及已有考古材料,对耳珰进行多角度分析论证。首先,对耳珰的起源与流变做出推测,认为耳珰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古老饰品,具有多个起源地,且排除了耳珰外来说的可能性。夏商周时期耳珰逐渐沉寂,到汉朝时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并在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巅峰。其次,在前辈已有研究成果上进行了修正与补充,将耳珰的形制进一步细化分类,并分析了耳珰的佩戴方式、佩戴人群、制作方法等。第二部分,从耳珰的外在美转到内在美,从汉魏六朝诗歌中的耳珰与美人妆入手,通过文学作品反观汉魏六朝时期审美风尚,分析耳珰在女性妆饰中的独特地位。并通过分析耳珰流行的社会文化内涵,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探寻耳珰兴衰的秘密,探讨耳珰与女性之间,乃至和时代之间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耳珰的兴衰与女性地位的变化呈反比。
【文章来源】: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玉耳玦新石器时期福建平潭壳坵头遗址出土
2 玉人 新石器时期 安徽凌家滩出土 图 3 陶少女头像 新石器时期 甘肃礼县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 甘肃博物馆我们将从古到今出现的耳饰进行简单分类,主要包括玦、瑱、耳珰、耳环、耳
2 玉人 新石器时期 安徽凌家滩出土 图 3 陶少女头像 新石器时期 甘肃礼县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 甘肃博物馆我们将从古到今出现的耳饰进行简单分类,主要包括玦、瑱、耳珰、耳环、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六朝诗人笔下的美人妆[J]. 张玉安. 艺术设计研究. 2017(03)
[2]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耳饰形象初探[J]. 赵丽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7(08)
[3]河南宝丰县廖旗营墓地东汉画像石墓[J]. 李锋,姚智辉,王芳,金海旺,周润山,王团乐,尹彩燕,付江凤. 考古. 2016(03)
[4]从《世说新语》看玄学对晋人淡美趣尚之影响[J]. 梁愿. 文艺评论. 2015(04)
[5]广州出土汉代玻璃制品的无损分析[J]. 付强,邝桂荣,吕良波,莫慧旋,李青会,干福熹. 硅酸盐学报. 2013(07)
[6]江苏昆山姜里新石器时代遗址2011年发掘简报[J]. 丁金龙,王霞,钱松甫,钱桂树,杨汉生,徐耀明,杨舜融. 文物. 2013(01)
[7]辽宁普兰店姜屯汉墓(M45)发掘简报[J]. 李龙彬,白宝玉,徐政,李霞,褚金刚,司伟伟,穆启文,付文才. 文物. 2012(07)
[8]长沙汉墓出土喇叭形器研究[J]. 高至喜.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00)
[9]汉魏耳珰考[J]. 李芽. 南都学坛. 2012(01)
[10]江西靖安老虎墩东汉墓发掘简报[J]. 徐长青,付雪如,戴仪辉,刘新宇,陈友根,吴黎明,余江安,管理. 文物. 2011(10)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耳饰研究[D]. 李芽.上海戏剧学院 2013
硕士论文
[1]小耳珰大文化[D]. 胡志云.中南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9354
【文章来源】: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玉耳玦新石器时期福建平潭壳坵头遗址出土
2 玉人 新石器时期 安徽凌家滩出土 图 3 陶少女头像 新石器时期 甘肃礼县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 甘肃博物馆我们将从古到今出现的耳饰进行简单分类,主要包括玦、瑱、耳珰、耳环、耳
2 玉人 新石器时期 安徽凌家滩出土 图 3 陶少女头像 新石器时期 甘肃礼县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 甘肃博物馆我们将从古到今出现的耳饰进行简单分类,主要包括玦、瑱、耳珰、耳环、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六朝诗人笔下的美人妆[J]. 张玉安. 艺术设计研究. 2017(03)
[2]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耳饰形象初探[J]. 赵丽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7(08)
[3]河南宝丰县廖旗营墓地东汉画像石墓[J]. 李锋,姚智辉,王芳,金海旺,周润山,王团乐,尹彩燕,付江凤. 考古. 2016(03)
[4]从《世说新语》看玄学对晋人淡美趣尚之影响[J]. 梁愿. 文艺评论. 2015(04)
[5]广州出土汉代玻璃制品的无损分析[J]. 付强,邝桂荣,吕良波,莫慧旋,李青会,干福熹. 硅酸盐学报. 2013(07)
[6]江苏昆山姜里新石器时代遗址2011年发掘简报[J]. 丁金龙,王霞,钱松甫,钱桂树,杨汉生,徐耀明,杨舜融. 文物. 2013(01)
[7]辽宁普兰店姜屯汉墓(M45)发掘简报[J]. 李龙彬,白宝玉,徐政,李霞,褚金刚,司伟伟,穆启文,付文才. 文物. 2012(07)
[8]长沙汉墓出土喇叭形器研究[J]. 高至喜.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00)
[9]汉魏耳珰考[J]. 李芽. 南都学坛. 2012(01)
[10]江西靖安老虎墩东汉墓发掘简报[J]. 徐长青,付雪如,戴仪辉,刘新宇,陈友根,吴黎明,余江安,管理. 文物. 2011(10)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耳饰研究[D]. 李芽.上海戏剧学院 2013
硕士论文
[1]小耳珰大文化[D]. 胡志云.中南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9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2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