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05:02
对审美问题的自觉关注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特征。这一审美自觉既是近现代西方哲学审美化的理论延续,也构成了西方哲学审美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元哲学的视野出发,对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缘起、谱系、运思理路及方法论立场进行了系统分析、梳理和概括,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意义和限度进行了评析。本文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审美问题的关注,并非出于一时兴致,而是缘于深厚的文化背景、悠久的思想谱系以及独特的后现代语境。作为启蒙及现代性问题的理论表征,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是对审美现代性思潮的回应;作为西方哲学史的一环,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是近现代哲学审美自觉在后现代的延续。然而后现代主义哲学自身的独特性又决定了它并不是审美现代性思潮及近现代哲学审美化传统的简单延续,而是以更加自觉、更加鲜明、更加充分和更加令人瞩目的审美化姿态,将哲学推向了“泛美化”或“非哲学”。作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典范的利奥塔、福柯、德勒兹、德里达、罗蒂等都对审美问题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与关注,其哲学运思以“泛美化”姿态呈现出来,由此构成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理论谱系。利奥塔将崇高视为现代性自我重写的工具,从而将“歧争”...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相关研究现状的反思与评价
三、论文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
(一)理论框架
(二)基本观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缘起
第一节 现代性文化危机与审美现代性批判——文化的逻辑
一、基督教精神的瓦解与审美文化的凸显
二、审美的现代文化价值
第二节 近现代西方哲学审美自觉谱系的影响——哲学史的逻辑
一、德国古典哲学审美自觉:审美现代性的开启
二、现代西方哲学审美自觉:审美现代性的高扬
第三节 后现代语境的独特性与哲学的泛美化
一、后现代性即是审美现代性的激进化
二、后现代语境下的新问题、新需求与哲学的泛美化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理论谱系
第一节 利奥塔:崇高即是现代性的自我逾越
一、总体性的恐怖:对现代性知识话语的批判
二、歧争:后现代知识的合法化原则
三、崇高是对歧争的见证与言说
第二节 福柯:生存美学即是个体主体化的生活艺术
一、主体客体化: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
二、现代性:个体审美化的生活风格
三、生存美学是对个体审美化生活风格的塑造
第三节 德勒兹:时间-影像即是思想的形象
一、同一性的桎梏:对超验主义哲学的批判
二、先验经验主义:三种时间综合的综合
三、时间-影像是对先验经验主义生命之流的显现
第四节 德里达:解构即是与文学和解
一、解构作为否定的书写策略:拆毁语音中心主义
二、解构作为肯定的书写策略:构建新文字哲学
三、新文字哲学意味着哲学与文学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关系
第五节 罗蒂:后哲学文化即是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乌托邦
一、真理世界的失落与镜式哲学传统的终结
二、哲学文学化与哲学社会化:后哲学文化的双重再描述
三、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乌托邦是对私人反讽与公共团结的兼顾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运思理路及方法论立场
第一节 即此即彼的运思理路
一、理性即感性:理性与感性之间关系的审美矫正
二、哲学即文学艺术:以文学艺术的方式书写哲学
三、批判即构建:批判与构建同一的完整思想图示
第二节 非-逻辑的方法论立场
一、多元主义立场:敞开异质性的审美世界
二、平等对话立场:打破哲学与文学艺术的等级对立
三、自由连接立场:跨越哲学与文学艺术的学科界限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合法性辩护及当代影响
第一节 质疑与回应: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合法性辩护
一、哲学的终结与新哲学审美话语的生成
二、经典的瓦解与经典的审美重塑
三、价值的虚无与私人审美判断
四、公共行动的困境与微观政治审美化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当代影响
一、“身体美学”:哲学作为以身体为核心的生活艺术
二、“政治美学”:哲学作为可感性再分配的“审美异托邦”
三、“重构美学”:哲学作为超美学的美学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价值评析
第一节 哲学审美改造: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哲学观意义
一、从理性认知到感性体验:对传统哲学研究主题的更新
二、从哲学到文学、艺术:对传统哲学学科边界的拓展
三、从逻辑语言到艺术表达:对传统哲学书写方式的革新
四、从理论哲学到文化哲学:对传统哲学存在样态的变革
第二节 哲学泛美化的再反思: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限度
一、冒险化:缺乏对审美界限的反思
二、精英化:缺乏对通俗艺术的自觉
三、私人化:缺乏对公共秩序的重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释时间—影像:一个电影考古学的视角[J]. 姜宇辉. 文艺研究. 2019(04)
[2]哲学的贫困与复兴:沉浸于日常生活的微妙精神[J]. 尚杰. 探索与争鸣. 2017(11)
[3]白色神话:哲学文本中的隐喻[J]. 雅克·德里达,陈庆. 外国美学. 2017(01)
[4]先验直观何以可能?——康德与德勒兹的“先验”概念辨析[J]. 姜宇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5]后电影状态:一份哲学的报告[J]. 姜宇辉. 文艺研究. 2017(05)
[6]瞬间之中的哲学:只言片语的文体风格[J]. 尚杰. 浙江学刊. 2015(02)
[7]影像的生成与政治:德勒兹的电影美学思想[J]. 查鸣. 电影评介. 2015(02)
[8]自我解放:将生活当一首诗来写——雅克·朗西埃访谈录[J]. 陆兴华. 文艺研究. 2013(09)
[9]作为纯粹繁复体哲学的先验经验论——简论德勒兹早期哲学的斯宾诺莎主义基础[J]. 安靖. 现代哲学. 2013(03)
[10]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孰为第一哲学?[J]. 丁立群. 哲学研究. 2012(01)
博士论文
[1]人类解放的审美之维[D]. 文苑仲.东南大学 2016
[2]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审美关照[D]. 蓝颖.黑龙江大学 2014
[3]德勒兹生成文学思想研究[D]. 葛跃.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隐喻与反讽:罗蒂的自由主义乌托邦理论[D]. 张智宏.黑龙江大学 2013
[5]自由理想何以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审美之维[D]. 孙琳琼.南开大学 2012
[6]德勒兹差异哲学与美学研究[D]. 胡新宇.复旦大学 2012
[7]利奥塔的“崇高美学”思想研究[D]. 刘冠君.山东大学 2010
[8]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 安佰鸿.山东大学 2009
[9]福柯:从权力的囚徒到生存美学的解救[D]. 索良柱.复旦大学 2009
[10]罗蒂后哲学文化思想研究[D]. 王鹤岩.黑龙江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德里达对文字学的哲学思考[D]. 杨红.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差异的差异化[D]. 周兮吟.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论福柯生存美学的主体性原则[D]. 关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福柯的生存美学与尼采的酒神精神[D]. 魏娜.西北大学 2008
[5]福柯的“生存美学”[D]. 傅玉玲.厦门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40640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相关研究现状的反思与评价
三、论文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
(一)理论框架
(二)基本观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缘起
第一节 现代性文化危机与审美现代性批判——文化的逻辑
一、基督教精神的瓦解与审美文化的凸显
二、审美的现代文化价值
第二节 近现代西方哲学审美自觉谱系的影响——哲学史的逻辑
一、德国古典哲学审美自觉:审美现代性的开启
二、现代西方哲学审美自觉:审美现代性的高扬
第三节 后现代语境的独特性与哲学的泛美化
一、后现代性即是审美现代性的激进化
二、后现代语境下的新问题、新需求与哲学的泛美化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理论谱系
第一节 利奥塔:崇高即是现代性的自我逾越
一、总体性的恐怖:对现代性知识话语的批判
二、歧争:后现代知识的合法化原则
三、崇高是对歧争的见证与言说
第二节 福柯:生存美学即是个体主体化的生活艺术
一、主体客体化: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
二、现代性:个体审美化的生活风格
三、生存美学是对个体审美化生活风格的塑造
第三节 德勒兹:时间-影像即是思想的形象
一、同一性的桎梏:对超验主义哲学的批判
二、先验经验主义:三种时间综合的综合
三、时间-影像是对先验经验主义生命之流的显现
第四节 德里达:解构即是与文学和解
一、解构作为否定的书写策略:拆毁语音中心主义
二、解构作为肯定的书写策略:构建新文字哲学
三、新文字哲学意味着哲学与文学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关系
第五节 罗蒂:后哲学文化即是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乌托邦
一、真理世界的失落与镜式哲学传统的终结
二、哲学文学化与哲学社会化:后哲学文化的双重再描述
三、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乌托邦是对私人反讽与公共团结的兼顾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运思理路及方法论立场
第一节 即此即彼的运思理路
一、理性即感性:理性与感性之间关系的审美矫正
二、哲学即文学艺术:以文学艺术的方式书写哲学
三、批判即构建:批判与构建同一的完整思想图示
第二节 非-逻辑的方法论立场
一、多元主义立场:敞开异质性的审美世界
二、平等对话立场:打破哲学与文学艺术的等级对立
三、自由连接立场:跨越哲学与文学艺术的学科界限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合法性辩护及当代影响
第一节 质疑与回应: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合法性辩护
一、哲学的终结与新哲学审美话语的生成
二、经典的瓦解与经典的审美重塑
三、价值的虚无与私人审美判断
四、公共行动的困境与微观政治审美化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当代影响
一、“身体美学”:哲学作为以身体为核心的生活艺术
二、“政治美学”:哲学作为可感性再分配的“审美异托邦”
三、“重构美学”:哲学作为超美学的美学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价值评析
第一节 哲学审美改造: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哲学观意义
一、从理性认知到感性体验:对传统哲学研究主题的更新
二、从哲学到文学、艺术:对传统哲学学科边界的拓展
三、从逻辑语言到艺术表达:对传统哲学书写方式的革新
四、从理论哲学到文化哲学:对传统哲学存在样态的变革
第二节 哲学泛美化的再反思:后现代主义哲学审美自觉的限度
一、冒险化:缺乏对审美界限的反思
二、精英化:缺乏对通俗艺术的自觉
三、私人化:缺乏对公共秩序的重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释时间—影像:一个电影考古学的视角[J]. 姜宇辉. 文艺研究. 2019(04)
[2]哲学的贫困与复兴:沉浸于日常生活的微妙精神[J]. 尚杰. 探索与争鸣. 2017(11)
[3]白色神话:哲学文本中的隐喻[J]. 雅克·德里达,陈庆. 外国美学. 2017(01)
[4]先验直观何以可能?——康德与德勒兹的“先验”概念辨析[J]. 姜宇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5]后电影状态:一份哲学的报告[J]. 姜宇辉. 文艺研究. 2017(05)
[6]瞬间之中的哲学:只言片语的文体风格[J]. 尚杰. 浙江学刊. 2015(02)
[7]影像的生成与政治:德勒兹的电影美学思想[J]. 查鸣. 电影评介. 2015(02)
[8]自我解放:将生活当一首诗来写——雅克·朗西埃访谈录[J]. 陆兴华. 文艺研究. 2013(09)
[9]作为纯粹繁复体哲学的先验经验论——简论德勒兹早期哲学的斯宾诺莎主义基础[J]. 安靖. 现代哲学. 2013(03)
[10]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孰为第一哲学?[J]. 丁立群. 哲学研究. 2012(01)
博士论文
[1]人类解放的审美之维[D]. 文苑仲.东南大学 2016
[2]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审美关照[D]. 蓝颖.黑龙江大学 2014
[3]德勒兹生成文学思想研究[D]. 葛跃.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隐喻与反讽:罗蒂的自由主义乌托邦理论[D]. 张智宏.黑龙江大学 2013
[5]自由理想何以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审美之维[D]. 孙琳琼.南开大学 2012
[6]德勒兹差异哲学与美学研究[D]. 胡新宇.复旦大学 2012
[7]利奥塔的“崇高美学”思想研究[D]. 刘冠君.山东大学 2010
[8]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 安佰鸿.山东大学 2009
[9]福柯:从权力的囚徒到生存美学的解救[D]. 索良柱.复旦大学 2009
[10]罗蒂后哲学文化思想研究[D]. 王鹤岩.黑龙江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德里达对文字学的哲学思考[D]. 杨红.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差异的差异化[D]. 周兮吟.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论福柯生存美学的主体性原则[D]. 关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福柯的生存美学与尼采的酒神精神[D]. 魏娜.西北大学 2008
[5]福柯的“生存美学”[D]. 傅玉玲.厦门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40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4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