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社区矫正的认知、审美与伦理建构

发布时间:2021-05-08 04:10
  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总会带动法治水平提高,而集中反映到刑法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刑罚制度的变革和更新。从肉刑为主,到监禁刑为主,到非监禁的社区矫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是人类社会经过长期深入思考,权衡利弊后,对刑罚制度作出的理性选择。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先进的涉及刑罚的社会治理制度,被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组织肯定和倡导,被世界众多国家所采用,无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法治中国建设中,持续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向纵深发展是必然要求。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本应是社区矫正制度以人为本价值理性的优势所在,但我国引入并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已历数年,现阶段依然存在政府主导有余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瓶颈问题。原因之一便是公众受重刑主义传统观念影响,对社区矫正制度伦理的认知模糊。本文以社区矫正的认知、审美与伦理建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当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不足的发展现状为背景,从人们对社区矫正的认知偏差入手,然后从两个维度探讨了社区矫正“以人为本”的审美价值:一是用历史的眼光分析了不同时期刑罚制度的特点,归纳出不同刑罚制度追求的核心价值;二是阐述了社区矫正以人为本的价值伦理在五个方面凸显的优势。基于对社区矫正认知及审美的价值...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2 认知偏差与社区矫正的可能性
    2.1 社区服刑人员的认知偏差
        2.1.1 自身心理障碍
        2.1.2 抵触逃避与自我封闭
    2.2 公众的歧视与偏见
        2.2.1 异样的眼光与公众的误解
        2.2.2 无形的压力:排斥与戒备
    2.3 认知偏差的文化语境
        2.3.1 制度本土化中的认知偏差
        2.3.2 社区矫正的可能性
3 基于认知的艺术治疗与审美
    3.1 艺术治疗的认知基础
        3.1.1 威吓惩罚与肉刑
        3.1.2 规范预防与监禁刑
        3.1.3 以人为本与社区矫正
    3.2 艺术治疗的进行与评价
        3.2.1 非监禁与刑罚谦抑性
        3.2.2 技术化管控与刑罚人道性
        3.2.3 治本安全与刑罚轻缓化
        3.2.4 降低执法成本与刑罚效益性
        3.2.5 多元参与与刑罚开放性
4 制度伦理形成的原因与发展路径
    4.1 对公正的认知与审美的思考
        4.1.1 刑罚制度的基础:公平与正义
        4.1.2 神意报应论:对刑罚正当性的思考
        4.1.3 报应论世俗化:对公正性的法律思考
        4.1.4 报应与预防的统一:公正性的社会化思考
    4.2 审美、伦理与人格完善
        4.2.1 对神明的敬畏与人性的压抑
        4.2.2 人的价值与万物主宰
        4.2.3 人权保障与社会化预防
5 社区矫正日常生活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
    5.1 日常生活实践的正常化
        5.1.1“管得住”还要“管得好”
        5.1.2 信息技术时代的治理新路径
    5.2 人性之善与人的全面发展
        5.2.1 发展需求的层次性
        5.2.2 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5.3 宽容之美与心理疏导
        5.3.1 多渠道传播,达成制度认知共识
        5.3.2 个别化矫正与专业化疏导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174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74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6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