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珠山八友”瓷绘技艺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3:40
  “珠山八友”是中国陶瓷史上出现的首个瓷绘艺术流派,在民国时期影响极大,甚至成为了中国瓷器的代名词。“珠山八友”瓷绘技艺形成后,得到了连续不断的传承,有的至今仍在发扬光大,有的已极度衰落。本文以“珠山八友”瓷绘技艺的传承为主题,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来考察景德镇近百年来瓷绘艺术的兴衰。本文正文分为“‘珠山八友’瓷绘技艺的特征”、“‘珠山八友’瓷绘技艺的传承历史”、“‘珠山八友’瓷绘技艺的传承方式”三章。第一章,以“珠山八友”瓷绘技艺形成的过程为依据,探讨了“珠山八友”瓷绘技艺继承传统、借鉴中西绘画和瓷绘技艺革新的艺术特征,目的在于交代“珠山八友”瓷绘技艺传承的起点。第二章,以近现代景德镇瓷业发展变革的历史为线索,梳理了“珠山八友”瓷绘技艺从红店时期、国有化时期到市场化时期的传承历程,目的在于呈现“珠山八友”瓷绘技艺传承与社会、时代发展的关系。第三章,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从血缘传承和师徒传承两个方面,对“珠山八友”瓷绘技艺的传承方式进行了探讨,重点在于以“珠山八友”典型家族为例证,对其瓷绘技艺传承演进变迁的现象和内在规律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珠山八友”瓷绘技艺特征
    (一)对传统技艺的继承
    (二)对中西绘画的借鉴
    (三)瓷绘技艺的革新
二、“珠山八友”瓷绘技艺传承历程
    (一)红店时期
    (二)国有化时期
    (三)市场化时期
三、“珠山八友”瓷绘技艺传承方式
    (一)血缘传承
        1.单系继嗣
        2.复系继嗣
    (二)师徒传承
        1.亲缘性师徒传承
        2.非亲缘性师徒传承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景德镇瓷业国有化运动中的传统红店业——以红店艺人“王锡良”等“八友传人”为视点[J]. 任华东.  都市文化研究. 2016(02)
[2]对景德镇“非遗”传承人的现状考察及发展建议[J]. 陈航宇.  中国陶瓷工业. 2014(05)
[3]我的母亲汪桂英[J]. 曾军.  景德镇陶瓷. 2013(05)
[4]论“珠山八友”及其彩瓷艺术[J]. 陈实,张慧.  大舞台. 2013(02)
[5]文人风骨 诗意山水——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汪平孙瓷画艺术[J]. 江葆华,汪雪媛.  景德镇陶瓷. 2012(05)
[6]血缘、地缘、业缘的集合体——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行业的社会组织模式[J]. 方李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1(01)
[7]“雪景大王”——余文襄[J]. 曲立氏.  陶瓷研究. 2008(01)
[8]传芳居士——汪野亭[J]. 曲立氏.  陶瓷研究. 2007(04)
[9]桃源过客——何许人[J]. 曲立氏.  陶瓷研究. 2007(03)
[10]希平居士——王大凡[J]. 曲立氏.  陶瓷研究. 2007(02)

博士论文
[1]“珠山八友”的艺术经济活动研究[D]. 丁传国.南京艺术学院 2017

硕士论文
[1]毕渊明及其粉彩瓷绘艺术研究[D]. 朱莉萍.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6
[2]“珠山八友”瓷绘技艺传承及变迁的谱系研究[D]. 张欣怡.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研究文献综述[D]. 韩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4
[4]“珠山八友”陶瓷艺术的审美研究[D]. 李晓明.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0
[5]王琦瓷绘艺术初探[D]. 李银芬.复旦大学 2010
[6]论“珠山八友”粉彩艺术对当今粉彩艺术的启示[D]. 褚力.景德镇陶瓷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190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90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5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