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基于视知觉实验的图形动态设计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3:39
  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多媒体背景下,动态图形设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本课题运用了跨学科的视知觉实验研究方法,从视知觉和设计美学的角度探讨审美主体对图形动态的视觉感知、认知方式和心理接受定势,分析动态图形创作的结构规律,解读动态图形设计的审美规律和美学价值。首先,本文分析了自然物运动规律、动态视知觉理论和通感效应的原理指导作用。以视知觉理论与视觉生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结合,分析审美主体对动态视觉形式的审美欣赏方式。其次,基于以上原理从图形动态、镜头动态、视听动态三个维度解析图形动态的表现规律。总结了图形动态“知觉力”设计的变形、变位、变速三维度设计结构;探讨了动态图形画面视野运动和组构方式;分析了动态图形视听内摹仿节奏同构和音画形式意味的传达方式。最后,通过视知觉实验研究来印证和推导动态图形的审美规律。出了三对美学原理对图形动态、镜头动态、视听动态设计的美学指导作用,分别是动态的陌生-关联的美学维度,简化-复杂的美学维度以及再现-想象的美学维度。本文从视知觉原理出发,对图形动态设计美学的系统化研究有助于设计师设计出合理新颖且更具审美价值的动态图形作品,所创新的视知觉实验研究法是对视觉传达学术...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社会背景
        1.1.3 学科背景
    1.2 课题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1.2.1 动态图形设计
        1.2.2 视知觉实验
        1.2.3 设计美学
    1.3 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1.3.1 动态图形及其知觉、美学研究
        1.3.2 动态或静态图形领域知觉相关的实验研究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点及难点
第二章 图形动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2.1 动态自然物的运动规律
        2.1.1 动态图形中生命体的运动规律
        2.1.2 动态图形中物体及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2.2 动态视知觉理论
        2.2.1 视觉残留与视野感知
        2.2.2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2.2.3 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
    2.3 动态“通感”效应
        2.3.1 客观关联效应
        2.3.2 主观象征效应
第三章 形状、位置与时间:“知觉力”的设计美学
    3.1 变形与“力”
        3.1.1 基础自然力的模拟与夸张
        3.1.2 形变中的维度转换
        3.1.3 抽象与具象的形变
    3.2 变位与“力”
        3.2.1 图形动线与心理空间
        3.2.2 推拉聚合与知觉力场
        3.2.3 参照位移的动态感知
    3.3 变速与“力”
        3.3.1 时空结构中的变速
        3.3.2 心理知觉中的速度
        3.3.3 生命韵律与有机动感
    3.4 “知觉力”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3.4.1 实验框架陈述
        3.4.2 实验方法步骤
        3.4.3 实验结果分析
    3.5 “陌生化”与“关联化”的动态美学
        3.5.1 动态的“陌生化”美学分析
        3.5.2 关联-陌生的美学维度
第四章 视野、空间与组构:镜头的设计美学
    4.1 画面视野的空间运动
        4.1.1 景别运动
        4.1.2 视角运动
        4.1.3 景深运动
    4.2 画面视野的组构
        4.2.1 视野组构的审美主体知觉特性
        4.2.2 双重动力的视野构建模式
        4.2.3 节奏导向的多维创作手法
    4.3 “蒙太奇”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4.3.1 实验框架陈述
        4.3.2 实验方法步骤
        4.3.3 实验结果分析
    4.4 简化与复杂的镜头美学
        4.4.1 简化律的分析
        4.4.2 矛盾性和复杂性美学
第五章 声音与动态:音画通感的审美
    5.1 内摹仿:图形运动的声音节奏
        5.1.1 声音节奏与形态颜色的同构
        5.1.2 声音节奏与动态同构
        5.1.3 声音节奏与镜头同构
    5.2 有意味的形式:自由动态与音乐形态
        5.2.1 听觉格式塔与音画整体知觉动力
        5.2.2 音画元素运动呈现时的形式对应
        5.2.3 视听自由动态意味中的结构融合
    5.3 动态的“通感”实验
        5.3.1 实验框架陈述
        5.3.2 实验方法步骤
        5.3.3 实验结果分析
    5.4 再现与想象的音画美学
        5.4.1 再现的美学分析
        5.4.2 想象-再现的美学维度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动态“知觉力”实验试题
附录 3:动态“蒙太奇”实验试题
附录 4:动态的“通感”实验
附录 5:图片及表格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声音·再现·表现:罗杰·斯科鲁顿的音乐美学思想(一)[J]. 章辉.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6(01)
[2]“现在”的美学再现:斯泰因早期实验主义戏剧探析[J]. 李维屏.  外文研究. 2016(03)
[3]审美心理机制:基于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解读与思考[J]. 宁海林,王泽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4]新媒体环境下的视知觉审美研究[J]. 张湛.  包装工程. 2016(08)
[5]“Motion Graphic”与视觉信息传达范式的变迁[J]. 孙聪.  美术研究. 2015(04)
[6]近神远势——浅谈二维动画镜头的景别运用优势[J]. 王苗苗.  大众文艺. 2014(23)
[7]论“外模仿”和“内模仿”的嬗变与影响[J]. 曹桂生,曹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8]无声的触动——浅析动画镜头语言的表现与运用[J]. 韩蕊.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9)
[9]设计美学:学科性质、演进状况、存在问题与可行路径[J]. 黄柏青.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10]动画中“动”的研究[J]. 葛磊.  电影评介. 2012(17)

硕士论文
[1]沃尔海姆“再现”理论研究[D]. 陈传佳.广西师范大学 2017
[2]律动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D]. 高文谦.中央美术学院 2016
[3]浅谈动态图形设计中的情境表现[D]. 乔然.南京艺术学院 2015
[4]音乐审美心理异质同构的深层动力[D]. 徐宁聆.福建师范大学 2015
[5]镜头语言对动画影片的影响[D]. 董春.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6]信息时代背景下图文符号的动态设计研究[D]. 张书豪.广东工业大学 2014
[7]音乐语言的图形化研究[D]. 曾晓菲.西南交通大学 2014
[8]陌生化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D]. 王娟娟.曲阜师范大学 2014
[9]基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群化组合法则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D]. 孔萌.昆明理工大学 2013
[10]“夸张”手法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D]. 宗传玉.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0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90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