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前苏联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构的形态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1-05-16 17:30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有一个逐步走出前苏联美学体系影响,进行自主性研究的过程,其中涵盖了转换思维模式、整合嫁接范畴命题以及融汇马克思主义、西方学说和中国本土语境进行理论创新等三种基本的路径选择,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三种路径大致也对应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构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学术的本土化努力及其成果。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模式转换:从认识论到实践论
二、范畴嫁接:积淀说与文学审美特征论
三、融汇中、西、马:马克思主义美学建构的本土化与当代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蔡仪先生的美学理论与人生态度——杜书瀛先生美学访谈录[J]. 杜书瀛,李世涛.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5(01)
[2]资本时代的美学:现代条件下人的自由如何可能?[J]. 宋伟. 哲学研究. 2014(06)
[3]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设者与开拓者——王朝闻美学研究的当代意义[J]. 刘纲纪. 文艺研究. 2005(03)
[4]文学理论反思与“前苏联体系”问题[J]. 钱中文. 文学评论. 2005(01)
[5]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J]. 童庆炳. 文艺研究. 2000(02)
[6]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J]. 钱中文. 文学评论. 1995(05)
[7]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J].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1(06)
[8]美学三题议——与朱光潜同志继续论辩[J]. 李泽厚. 哲学研究. 1962(02)
[9]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J]. 朱光潜. 哲学研究. 1957(04)
本文编号:3190107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模式转换:从认识论到实践论
二、范畴嫁接:积淀说与文学审美特征论
三、融汇中、西、马:马克思主义美学建构的本土化与当代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蔡仪先生的美学理论与人生态度——杜书瀛先生美学访谈录[J]. 杜书瀛,李世涛.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5(01)
[2]资本时代的美学:现代条件下人的自由如何可能?[J]. 宋伟. 哲学研究. 2014(06)
[3]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设者与开拓者——王朝闻美学研究的当代意义[J]. 刘纲纪. 文艺研究. 2005(03)
[4]文学理论反思与“前苏联体系”问题[J]. 钱中文. 文学评论. 2005(01)
[5]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J]. 童庆炳. 文艺研究. 2000(02)
[6]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J]. 钱中文. 文学评论. 1995(05)
[7]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J].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1(06)
[8]美学三题议——与朱光潜同志继续论辩[J]. 李泽厚. 哲学研究. 1962(02)
[9]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J]. 朱光潜. 哲学研究. 1957(04)
本文编号:3190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9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