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仪式中的美学问题研究——以道教斋醮科仪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9 12:40
"仪式"在民族文化生成谱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样它也是一道重要的美学命题。以道教斋醮科仪为例:其一,在形式上,具有"演剧"性质(即"人演神的剧"),满足了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学科界定以及能从仪式中获得优美(或崇高)的情感体验;其二,内容上,它融合诗文、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达至娱神消灾的伦理目的,拓展了美学研究内涵;其三,观念上,斋醮仪式进行过程中,所涉服饰法器、道场布景、符篆隐语,皆有象征寓意,合构诠释了"得道成仙""济度重生"的哲学观念,于日常生活之外重构了一种独特人文时空和精神场域。将"仪式"作为"典礼艺术"而重新纳入美学研究范围,有助于拓展美学边界,激活传统资源,重建"仪式美学"新理论,形成美学研究的新增点长。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8(03)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审美仪式化与仪式审美化[D]. 李英辰.广西民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6463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8(03)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审美仪式化与仪式审美化[D]. 李英辰.广西民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6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5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