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语境下的视觉图形语言拓展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22:30
二十一世纪以来,视觉传播逐渐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传播方式,新媒介的出现对视觉文化的传播、视觉语言的形态与特征、传播媒介与内容、传达意象的途径、以及对大众人群的感受体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各种视觉媒介及视觉行为的发展,人们对物象的观察、感受、分析、认知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技术的推进带来了视觉语汇的丰富变化,形成了视觉图形语言新的审美特征。这些语言特征对视觉构建的主客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视觉文化的丰盛,使得视觉图形语言的生产和再生产组成了一个有机的互动整体,借助新的视觉媒介的参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视觉文化体系。在当下视觉文化的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中,数字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为一种视觉符号语言的构建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叙述形态。在以印刷媒介为人类视觉的延伸之后,数字媒体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媒介平台逐步增多,新兴的网络媒介从实时互动、复合维度等多个方面拓展了传统图形语言生产模式,延伸了人类对视觉符号的的综合性知觉。新媒介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方式,产生了新的语言平台,是一种磨合经验的编码,也是一种生产形态多元的视觉机器,重塑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新认知,为新符号语言的生产提供了嫁接...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4.1 关于“视觉文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1.4.2 关于“视觉图形语言”的相关研究综述
1.5 课题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新媒体与视觉语言的相关概念
2.1 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2.1.1 新媒体的定义
2.1.2 新媒体的媒介定义
2.2 新媒体的属性特征
2.2.1 包容性与共享性
2.2.2 交互性与即时性
2.2.3 镜像性与互惠性
2.2.4 可转化性与可拓展性
2.3 视觉图形语言概念
2.3.1 视觉语言的定义
2.3.2 视觉语言的对象
第三章 新媒体下的视觉图形语言特征分析
3.1 关于视觉图形语言的分析
3.1.1 对图形设计的承载主客体的识别
3.1.2 图形语言的视觉丰富性与多元性
3.1.3 被忽略的图形设计过程
3.2 视觉图形语言的艺术化倾向
3.2.1 关于构建视觉语言的艺术化发问渠道
3.2.2 关于视觉语言的艺术化自然复制
3.2.3 关于视觉语言的想象经验艺术移情
3.2.4 关于视觉语言的艺术化观察方式
3.3 视觉图形语言的社会化倾向
3.3.1 日常视觉图形语言的消解
3.3.2 视觉语言的恒定和变动因素
3.3.3 视觉语言的形式制约条件
第四章 新媒体下的视觉图形语言的设计价值及影响
4.1 图形语言的设计价值趋势
4.1.1 走向个性认知
4.1.2 走向无意而为
4.1.3 走向审美体验
4.2 图形语言的设计价值引导
4.2.1 理解图形语言设计要素中的艺术成分
4.2.2 将可见的图形语言成分纳入视觉阅读
4.3 小结
第五章 新媒介下的视觉图形语言拓展与实践
5.1 新媒介下的图形语言设计的叙述方式
5.1.1 视觉图形语言的叙述表达
5.1.2 视觉图形语言的排列表达
5.2 关于图形语言设计的思维实践拓展
5.2.1 图形语言设计的视觉构建
5.2.2 参与图形语言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拓展
5.3 图形语言设计拓展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观与察——图案设计课程的图形语言创造[J]. 谭晶. 美术界. 2012(06)
[2]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专题片文案写作艺术研究[J]. 蔡哲. 媒体时代. 2011(05)
[3]论网络阅读视觉信息负载理论[J]. 王祺. 学理论. 2010(36)
[4]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形式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J]. 曹意强. 新美术. 2005(03)
[5]视觉文化分析模式[J]. 约翰·A·沃克,萨拉·查普林,谭秀江. 新美术. 2004(03)
[6]可见之不可见性——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J]. 曹意强. 新美术. 2004(02)
[7]从媒体变革到文化视线——在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 范迪安. 美术研究. 2002(03)
[8]艺术史与“情境分析”——波普尔的客观理解理论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意义[J]. 高士明. 新美术. 2001(01)
博士论文
[1]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 丁蕾.南京艺术学院 2013
[2]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 刘立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本文编号:3278703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4.1 关于“视觉文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1.4.2 关于“视觉图形语言”的相关研究综述
1.5 课题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新媒体与视觉语言的相关概念
2.1 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2.1.1 新媒体的定义
2.1.2 新媒体的媒介定义
2.2 新媒体的属性特征
2.2.1 包容性与共享性
2.2.2 交互性与即时性
2.2.3 镜像性与互惠性
2.2.4 可转化性与可拓展性
2.3 视觉图形语言概念
2.3.1 视觉语言的定义
2.3.2 视觉语言的对象
第三章 新媒体下的视觉图形语言特征分析
3.1 关于视觉图形语言的分析
3.1.1 对图形设计的承载主客体的识别
3.1.2 图形语言的视觉丰富性与多元性
3.1.3 被忽略的图形设计过程
3.2 视觉图形语言的艺术化倾向
3.2.1 关于构建视觉语言的艺术化发问渠道
3.2.2 关于视觉语言的艺术化自然复制
3.2.3 关于视觉语言的想象经验艺术移情
3.2.4 关于视觉语言的艺术化观察方式
3.3 视觉图形语言的社会化倾向
3.3.1 日常视觉图形语言的消解
3.3.2 视觉语言的恒定和变动因素
3.3.3 视觉语言的形式制约条件
第四章 新媒体下的视觉图形语言的设计价值及影响
4.1 图形语言的设计价值趋势
4.1.1 走向个性认知
4.1.2 走向无意而为
4.1.3 走向审美体验
4.2 图形语言的设计价值引导
4.2.1 理解图形语言设计要素中的艺术成分
4.2.2 将可见的图形语言成分纳入视觉阅读
4.3 小结
第五章 新媒介下的视觉图形语言拓展与实践
5.1 新媒介下的图形语言设计的叙述方式
5.1.1 视觉图形语言的叙述表达
5.1.2 视觉图形语言的排列表达
5.2 关于图形语言设计的思维实践拓展
5.2.1 图形语言设计的视觉构建
5.2.2 参与图形语言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拓展
5.3 图形语言设计拓展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观与察——图案设计课程的图形语言创造[J]. 谭晶. 美术界. 2012(06)
[2]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专题片文案写作艺术研究[J]. 蔡哲. 媒体时代. 2011(05)
[3]论网络阅读视觉信息负载理论[J]. 王祺. 学理论. 2010(36)
[4]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形式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J]. 曹意强. 新美术. 2005(03)
[5]视觉文化分析模式[J]. 约翰·A·沃克,萨拉·查普林,谭秀江. 新美术. 2004(03)
[6]可见之不可见性——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J]. 曹意强. 新美术. 2004(02)
[7]从媒体变革到文化视线——在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 范迪安. 美术研究. 2002(03)
[8]艺术史与“情境分析”——波普尔的客观理解理论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意义[J]. 高士明. 新美术. 2001(01)
博士论文
[1]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 丁蕾.南京艺术学院 2013
[2]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 刘立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本文编号:3278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7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