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心理分析与现象学美学阐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象”美学的本体论建构

发布时间:2021-09-29 20: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象"美学的本体论建构有两条重要的阐释路径:一是从传统的主客二分式的哲学观念出发,倡导哲学—心理学的方法,将"意象"作为文艺与审美心理学的对象加以把握,重视"意象"作为一种美感经验与心理事实的存在和其对于审美和艺术活动的意义。这条阐释路径的形成与朱光潜美学的影响密切相关,代表人物有汪裕雄、顾祖钊、夏之放等。另一条路径则是试图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与现象学美学资源整合起来,突破传统的主客二分的理论模式,将"意象"看成是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体、人与世界不分的意向性活动的产物。张世英、叶朗、杨春时的"意象"美学的本体论建构以及学术界一些人对"意象"的身体现象学的解读,均体现了这一特色。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美在意象”谈美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区如何具有中国色彩[J]. 叶朗.  文艺研究. 2019(08)
[2]如何理解“美在意象”说——兼谈对“美在意象”说的一些质疑[J]. 毛宣国.  社会科学战线. 2019(04)
[3]意象之美的哲学本体论基础[J]. 张世英.  中国文艺评论. 2017(09)
[4]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J]. 杨春时.  学术月刊. 2017(06)
[5]“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J]. 毛宣国.  学术月刊. 2017(06)
[6]“身体意向”:审美意象的真正所指——中国审美意象之身体现象学解读[J]. 张再林.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7]试论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通感意象的现象学阐释[J]. 苏宏斌,廖雨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8]审美的现象性与建立审美现象学之可能[J]. 杨春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现象学美学的接受与中国新时期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J]. 毛宣国.  学术月刊. 2012(02)
[10]美在意象——叶朗教授访谈录[J]. 彭锋.  文艺研究. 2010(04)



本文编号:3414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14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9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