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批评的认知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22:51
认知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构一种审美文化批评话语。从文化批评视角看,认知美学首先是从审美的核心旨趣出发探讨审美文化的品质与特色;其次认知美学建立在丰富的审美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于审美文化的选择、利用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和借鉴;再次认知美学作为最具科学性的先锋美学,对于当代美学及审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其具备全球化的特征、融入世界美学的大潮,都将在思想启发和价值关怀层面,表现出一定的意义和作用。但从当前美学研究状况看,认知美学对于传统审美文化的建构性维度,还未曾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探讨。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2(0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反本质主义与认知美学的理论特色
二、认知美学与审美文化选择和重塑
三、认知美学作为文化批评之基本特征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后现代主义文论[J]. 刘旭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2]美育三义[J]. 杜卫. 文艺研究. 2016(11)
[3]认知美学的狭隘视野——李志宏反本质论使认知美学变得褊狭、错乱[J]. 张弓,张玉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5)
[4]论认知美学的理论范型、思想履历及未来方向[J]. 梁玉水.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5)
[5]重建中国美学研究的认知性维度[J]. 杨宁. 中州学刊. 2016(05)
[6]“美本质论”还要坚守多久?——答新实践美学对认知美学的批驳[J]. 李志宏,赵耀.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05)
[7]认知美学究竟为何物?——答新实践美学[J]. 刘兆武,李志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8]“审美认知模式”理论探究——基于认知神经科学视域的当代美学研究[J]. 梁玉水. 文艺争鸣. 2014(04)
[9]当代中国认知美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胡俊. 社会科学. 2014(04)
[10]重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认知性维度[J]. 邹华. 探索与争鸣. 2013(09)
本文编号:3422929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2(0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反本质主义与认知美学的理论特色
二、认知美学与审美文化选择和重塑
三、认知美学作为文化批评之基本特征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后现代主义文论[J]. 刘旭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2]美育三义[J]. 杜卫. 文艺研究. 2016(11)
[3]认知美学的狭隘视野——李志宏反本质论使认知美学变得褊狭、错乱[J]. 张弓,张玉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5)
[4]论认知美学的理论范型、思想履历及未来方向[J]. 梁玉水.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5)
[5]重建中国美学研究的认知性维度[J]. 杨宁. 中州学刊. 2016(05)
[6]“美本质论”还要坚守多久?——答新实践美学对认知美学的批驳[J]. 李志宏,赵耀.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05)
[7]认知美学究竟为何物?——答新实践美学[J]. 刘兆武,李志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8]“审美认知模式”理论探究——基于认知神经科学视域的当代美学研究[J]. 梁玉水. 文艺争鸣. 2014(04)
[9]当代中国认知美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胡俊. 社会科学. 2014(04)
[10]重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认知性维度[J]. 邹华. 探索与争鸣. 2013(09)
本文编号:3422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2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