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的造物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06:25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有关手工业制作的著作,在中国造物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书中所蕴含的知自然、制自然等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同于道家思想侧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也不同于儒家思想侧重于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考工记》一书围绕造物行文谋篇,开创了我国对人与物的关系的思考的先河,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朵奇葩。全文绪论部分概述《考工记》研究现状和趋势,介绍本文预期目标及研究意义,并选取陶器、青铜器以及瓷器等典型器物作为代表,对中国古代的造物思想进行溯源。正文部分立足分析研究《考工记》中的造物思想,从“造物的前提:和谐自然”;“造物的途径:尚象”;“造物的核心:人”;“造物的目的:致用和载道”以及“《考工记》的传统价值与现实意义”五个方面展开。笔者在第一章中从“知自然”和“制自然”等两个角度窥视《考工记》中所载造物活动及其所蕴含的和谐自然的思想。第二章介绍造物的途径,总结《考工记》中所记造物活动的观物原则及取象特点。第三章指出《考工记》中造物活动是以人为核心而展开,主要包含以人为本和“物无不怀仁”两个方面。第四章介绍造物的目的,“致用”是造物的直接目...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考工记》研究现状及趋势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及其研究意义
三、中国古代的造物思想溯源
第一章 造物的前提:和谐自然
一、知自然
(一)“天时”:制天命而用之
(二)“地气”:橘逾淮而北为枳
二、制自然
(一)“材美”:因材制宜
(二)“工巧”:美用并重
第二章 造物的途经:尚象
一、观物取象
(一)观物原则
(二)所取之象
二、制器尚象
(一)尚自然之象
(二)尚象外之象
第三章 造物的核心:人
一、以人为本
(一)人的尺度
(二)主体意识
二、“物无不怀仁”
(一)仁民
(二)爱物
第四章 造物的目的:致用与载道
一、物以致用
(一)设计讲求实用
(二)使用讲求便用
(三)检验讲求耐用
二、物以载道
(一)天人合一
(二)尚“五”意识
(三)器以藏礼
第五章 《考工记》的传统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考工记》的传统价值
(一)造物史上的首倡者
(二)思想史上的实践者
二、《考工记》的现实意义
(一)寻找历史源头
(二)丰富现实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相关器物图片
后记
本文编号:3427835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考工记》研究现状及趋势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及其研究意义
三、中国古代的造物思想溯源
第一章 造物的前提:和谐自然
一、知自然
(一)“天时”:制天命而用之
(二)“地气”:橘逾淮而北为枳
二、制自然
(一)“材美”:因材制宜
(二)“工巧”:美用并重
第二章 造物的途经:尚象
一、观物取象
(一)观物原则
(二)所取之象
二、制器尚象
(一)尚自然之象
(二)尚象外之象
第三章 造物的核心:人
一、以人为本
(一)人的尺度
(二)主体意识
二、“物无不怀仁”
(一)仁民
(二)爱物
第四章 造物的目的:致用与载道
一、物以致用
(一)设计讲求实用
(二)使用讲求便用
(三)检验讲求耐用
二、物以载道
(一)天人合一
(二)尚“五”意识
(三)器以藏礼
第五章 《考工记》的传统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考工记》的传统价值
(一)造物史上的首倡者
(二)思想史上的实践者
二、《考工记》的现实意义
(一)寻找历史源头
(二)丰富现实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相关器物图片
后记
本文编号:3427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2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