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五感的角度分析“违和感”的设计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10 14:00
  雅克马利坦说“人在精神上的创造性是艺术活动本体论的根基”[1]。不管是创作者还是观者对于想象力的发挥是尤为重要的。每一位创作者的作品都是由感性情感构建而成,作品被创造后依然是人对于审美意象投射的一种载体。但是因为艺术的不可复制性,创作者在创造时时常遇到瓶颈,缺少更多的设计思维去给予观者新鲜感。而对于观者而言,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难从这种复制麻木的信息中寻找到真正深入人心的作品,看到作品也无法获得更加深入的思考,无法感受作品想要传达的观念。而“违和感”这种反向思维给了创作者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给了观者一种刺激感,最终使得作品能够准确连接创作者和观者,成为其中连接的桥梁,更好的进行情感传递以及使二者能够产生共鸣。本论文首先讨论了“违和感”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通过对于五感的基本阐述,基本了解通感与艺术通感这两项对于“违和感”营造的必要性和联系。然后分析“违和感”的设计思维以及思考方式,从五感的角度分析艺术家“违和感”的设计以及应用,分析“违和感”设计思维的意义。最后,将“违和感”这种设计方法运用到作者自己的设计中,经过前文的分析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证明设... 

【文章来源】: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从五感的角度分析“违和感”的设计与应用


《设计中的设计》

从五感的角度分析“违和感”的设计与应用


《设计中的设计》Figure2-2DesigninDesign

自行车,感官


第三章“违和感”的设计思维10图3-1《泉》图3-2《自行车轮》Figure3-1R.mutoFigure3-2Bicyclewheel除了“违和”,“感”就是人类的感官所感知到的感觉,从而将内在感知与生活经验、主观思想相结合,从而得到的感受。通过上文分析,通感是营造“违和感”的主要方式,如原研哉所说,人的身体结合许多感觉的组合器官,所以同时具有敏感性,也是一个拥有可再生记忆的装置,从而根据寄存在脑海中的记忆产生不同的形象。通过这种记忆再生的装置,将感觉与记忆中的形象产生联系,这便是产生通感的主要条件。如果只是单纯看待客观事物,其中没有加入我们的主观情感的话,那证明观者并没有投入到客观事物之中,所以说由于事物与器官接触才能产生感觉,所接触物体的物理因素转变为了人的生理因素,而感觉能够触动记忆再生装置从而产生情感并引发心理感受,最终我们的思想于精神其中的参与因素再参与建构。3.2从五感的角度分析“违和感”“违和感”,顾名思义,违背和谐的感觉,也就是利用通感这一特点,由感官感受出发,经过初步的感觉挪移,特意改变观者的惯性思维从而形成一种冲击感或者使观者细细品味时感受到的一丝违和也会令其产生更多的反思与回想,通过通感这一特点逐渐达到心与物高度契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显示的质量是一种典型地运用了其他感官体验的收视经验,确实不单和视觉有关,各种感官构成的整体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多重感官体验下的新媒体艺术[D]. 白懿晗.大连工业大学 2016
[2]饮料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运用研究[D]. 胡臻靖.中国美术学院 2016
[3]“通感”在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初俏宜.北京印刷学院 2016
[4]视觉设计中的通感研究[D]. 侯涛.中南大学 2012
[5]五感与视觉语言的关联性研究[D]. 吴兹古力.西安美术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428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28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