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语境中陶瓷媒介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12:46
陶瓷媒介作为蕴含着丰富美学精神文化及技艺的艺术载体,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中呈现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并获得超越自身符号体系的新高度。现有关陶瓷媒介的研究多数是从陶艺的范畴或当代艺术的多元媒介角度进行,从陶瓷媒介特性与当代艺术表征之关系角度的研究似乎还缺少理论论述,而二者的内在联系是探索陶瓷媒介如何实现当代转换的重要切入口,因而对当代艺术语境中陶瓷媒介的运用研究是十分具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基于尼古拉斯·伯瑞奥德《关系美学》中对当代艺术的理论论述,以及现有从当代艺术的媒介、陶瓷艺术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对陶瓷艺术的自身发展脉络和当代艺术媒介扩张对陶瓷媒介涉入的现象及原因进行梳理。运用当代艺术语境的思维方式对陶瓷媒介与当代艺术的内在联系进行“点线面”式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笔者对于当代艺术语境中陶瓷媒介的一些新认知与看法。并结合个案分析陶瓷媒介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如何制造与世界之联系,以及如何涉及社会政治意义。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毕加索陶艺作品
硕士学位论文 3 当代艺术语境中陶瓷媒介的两条转换路径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思想状态。受沃克斯影响的安纳森、鲁迪·奥蒂欧、保罗·苏特纳等人在其后三四十年间打开了美国现代陶艺的新局面。同时欧洲国家和日本陶艺家们也有这种作品含义与情感超越造型实用的趋势。日本现代陶艺代表人物八木一夫的作品《萨姆萨先生的散步》(图 3-3),完全脱离传统意义上的实用功能而走向个性风格化的纯粹艺术表现形式,利用泥土特有的偶发性要素,追求泥土的纯粹表达。他认为正是泥土这种与身俱来的特性才使的陶瓷能够成为现代艺术实验之地。此后,受波普风格、极简主义、超写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现代陶艺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风格。艺术家们借助陶瓷媒介跳出传统实用功能,创造出纯粹审美造型艺术的作品。在创作方法上重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暗示、隐喻、拟人、象征等)以及对新材料的运用。就这样,起初在现代艺术及其代表的立体派开始,引发的传统绘画与传统雕塑观念上的革命——材料的纯粹性和至上的形式性,及各种解构重组的创作手法引入到陶瓷艺术的创作之中,最终完成传统陶瓷艺术到现代陶艺的嬗变。
硕士学位论文 3 当代艺术语境中陶瓷媒介的两条转换路径艺术家陆斌的作品《大悲咒》系列(图 3-4),这个系列由佛塔、经卷、瓷瓶三组作品组成。通过在泥料中添加某种特殊成分,使作品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逐渐剥落,数日之后完全坍塌成碎块,整个过程极具禅宗不立文字、一切皆空的意味26。艺术家以佛塔、经卷、瓷瓶的碎裂寓意着信仰、文化、世风的破碎,以此向社会提出质问,在《大悲咒》的吟诵之间,一片坍塌的尘嚣蔓延在象征人伦道德的精神之塔、象征教育的象牙之塔中,而代表人类心灵最后希望的信仰之塔又何去何从?不同于传统陶艺的静态陈设形式,这件作品以动态变化来讲述其内在意义的方式,在展览现场表现出寂默而有力的气质。作品的背后,紧密联系着艺术家精湛的陶瓷技艺与对陶瓷文化的深度认知,也清晰可见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关切与态度。这种视觉效果的呈现无疑是基于艺术家对陶瓷材料极其深入的把控能力以及无数次原材料的实验经验,才使物质的陶瓷媒介转译为如此恰如其分的艺术语言。同时影像记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作品在视觉上的破碎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陶瓷3D打印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 李亚运,司云晖,熊信柏,邹继兆,曾燮榕. 硅酸盐学报. 2017(06)
[2]技艺和观念的平衡——陆斌的陶艺实验[J]. 林洁. 艺术评论. 2017(01)
[3]建构当代艺术表征范式的一种尝试——波瑞奥德的“关系美学”思想述评[J]. 延永刚. 北方论丛. 2016(06)
[4]什么是当代艺术?[J]. 朱其. 上海艺术家. 2014(01)
[5]格林伯格之后的艺术理论与批评[J]. 沈语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6]简论现代陶艺产生的社会文化渊源及早期的理论指导[J]. 唐珂. 美术观察. 2009(03)
[7]步履蹒跚的进步——论中国当代陶艺的创作[J]. 陆斌. 中国陶艺家. 2006(03)
[8]现代艺术状态中的中国当代陶艺[J]. 姜波. 中国陶瓷. 2002(05)
[9]贴花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李昇平. 丝网印刷. 1995(05)
[10]当代艺术与广义媒介[J]. 殷双喜. 西北美术. 1994(Z1)
硕士论文
[1]论“重复”作为一种语言在当代艺术中的转换与表达[D]. 王燕宁.中国美术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434695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毕加索陶艺作品
硕士学位论文 3 当代艺术语境中陶瓷媒介的两条转换路径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思想状态。受沃克斯影响的安纳森、鲁迪·奥蒂欧、保罗·苏特纳等人在其后三四十年间打开了美国现代陶艺的新局面。同时欧洲国家和日本陶艺家们也有这种作品含义与情感超越造型实用的趋势。日本现代陶艺代表人物八木一夫的作品《萨姆萨先生的散步》(图 3-3),完全脱离传统意义上的实用功能而走向个性风格化的纯粹艺术表现形式,利用泥土特有的偶发性要素,追求泥土的纯粹表达。他认为正是泥土这种与身俱来的特性才使的陶瓷能够成为现代艺术实验之地。此后,受波普风格、极简主义、超写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现代陶艺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风格。艺术家们借助陶瓷媒介跳出传统实用功能,创造出纯粹审美造型艺术的作品。在创作方法上重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暗示、隐喻、拟人、象征等)以及对新材料的运用。就这样,起初在现代艺术及其代表的立体派开始,引发的传统绘画与传统雕塑观念上的革命——材料的纯粹性和至上的形式性,及各种解构重组的创作手法引入到陶瓷艺术的创作之中,最终完成传统陶瓷艺术到现代陶艺的嬗变。
硕士学位论文 3 当代艺术语境中陶瓷媒介的两条转换路径艺术家陆斌的作品《大悲咒》系列(图 3-4),这个系列由佛塔、经卷、瓷瓶三组作品组成。通过在泥料中添加某种特殊成分,使作品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逐渐剥落,数日之后完全坍塌成碎块,整个过程极具禅宗不立文字、一切皆空的意味26。艺术家以佛塔、经卷、瓷瓶的碎裂寓意着信仰、文化、世风的破碎,以此向社会提出质问,在《大悲咒》的吟诵之间,一片坍塌的尘嚣蔓延在象征人伦道德的精神之塔、象征教育的象牙之塔中,而代表人类心灵最后希望的信仰之塔又何去何从?不同于传统陶艺的静态陈设形式,这件作品以动态变化来讲述其内在意义的方式,在展览现场表现出寂默而有力的气质。作品的背后,紧密联系着艺术家精湛的陶瓷技艺与对陶瓷文化的深度认知,也清晰可见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关切与态度。这种视觉效果的呈现无疑是基于艺术家对陶瓷材料极其深入的把控能力以及无数次原材料的实验经验,才使物质的陶瓷媒介转译为如此恰如其分的艺术语言。同时影像记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作品在视觉上的破碎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陶瓷3D打印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 李亚运,司云晖,熊信柏,邹继兆,曾燮榕. 硅酸盐学报. 2017(06)
[2]技艺和观念的平衡——陆斌的陶艺实验[J]. 林洁. 艺术评论. 2017(01)
[3]建构当代艺术表征范式的一种尝试——波瑞奥德的“关系美学”思想述评[J]. 延永刚. 北方论丛. 2016(06)
[4]什么是当代艺术?[J]. 朱其. 上海艺术家. 2014(01)
[5]格林伯格之后的艺术理论与批评[J]. 沈语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6]简论现代陶艺产生的社会文化渊源及早期的理论指导[J]. 唐珂. 美术观察. 2009(03)
[7]步履蹒跚的进步——论中国当代陶艺的创作[J]. 陆斌. 中国陶艺家. 2006(03)
[8]现代艺术状态中的中国当代陶艺[J]. 姜波. 中国陶瓷. 2002(05)
[9]贴花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李昇平. 丝网印刷. 1995(05)
[10]当代艺术与广义媒介[J]. 殷双喜. 西北美术. 1994(Z1)
硕士论文
[1]论“重复”作为一种语言在当代艺术中的转换与表达[D]. 王燕宁.中国美术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434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3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