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阿恩海姆“力”与“平衡”的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8 21:35
  鲁道夫·阿恩海姆是20世纪著名的美学家和艺术心理学家,他继承和发扬了格式塔心理学派的思想,将心理学运用在艺术作品的分析之中,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集大成者。他延续了格式塔心理学中通过实验心理学研究审美现象和艺术心理学的方式,将现代科学理论和美学艺术研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心理学美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他一生的学术研究生涯中,涉及了审美直觉、艺术心理学、艺术教育、建筑艺术、电影艺术研究等多个方面。作为整个20世纪艺术发展的见证者,阿恩海姆的思想无疑是对这个世纪艺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阿恩海姆提出的“视知觉”、“视觉思维”等开创性思想,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艺术,认识到视觉的重要性。《艺术与视知觉》作为阿恩海姆的代表作,是表达其美学、艺术心理学理论思想的重要著作。因此,本文将以新修订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为研究基础,结合阿恩海姆其他书籍,对阿恩海姆“力”与“平衡”的美学思想等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力”的理论是阿恩海姆的主要理论,“平衡”思想也是视知觉理论中的重点,尤其是新版中对“力”的概念的修订以及“力”与“平衡”之间关系的论述。因此,本文将对“力”与“平衡”理论和艺术审美活动之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阿恩海姆“力”与“平衡”的美学思想研究


②“平衡”是知觉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我

艺术作品,阿恩海姆,知觉


哂诖永砺鄣摹⒊橄蟮母拍畹母叨热シ治?艺术,欣赏艺术,想尽办法用推理和思考的方式对艺术进行讨论,但这些空泛的理论却让人更加迷惑,让人感觉到“艺术是一种让人无法捉摸的东西”①。阿恩海姆认为,这些抽象的概念使艺术脱离了我们的知觉,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抽离艺术作品本身,正是出于这样的情况,阿恩海姆才开始选择一个新的方向和道路,重新审视我们当前的艺术作品,将其回归到眼前的知觉直观之中,通过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来研究知觉对艺术的直接感知,从科学实验证实的角度入手来真正的认识和了解艺术作品。图1.1②图1.2③“平衡”是知觉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观看一个艺术作品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到这个作品所体现出的平衡感,或者去注意造成这些平衡感的因素和构图。阿恩海姆就说:“尤其是在一件艺术品中,组成它的所有要素的分布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④那这样的平衡状态是如何达到的呢?阿恩海姆用了一个简单的图形分析来解释这样的平衡状态。他举了一个正方形,正中间有一个黑色圆点的例子来解释。从我们的视觉观看来说,此时的黑色圆点和正方形的中心是不重合的(如图1.1),如果用尺子进行精准的测量,我们会发现两者并不是处在同一个位置上,虽然位置已经十分接近,看起来像是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的大脑运用抽象的推理思维能力判断出来的,而是在直接“观看”对比的时候,我们就感受到了。这样的视觉判断并不是在眼睛观看完毕之后由理智能力推理出来的,而是与我们的“观看”同时进行的,“当一件事物出现时,我们立即能感知到它的大小,这种感知也是通过对比关系而完成的”⑤。但是,我们的观察并不仅仅是看到黑色圆点在正方形中的位置,而是还能感知到它在正方形中有一种不安定的运动趋势,

视觉,式样,张力,方向性


第四章“力”与“平衡”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45图4.1①综上所述,“具有方向性的张力”这种视觉式样可以唤起人们心中的“力”,即知觉对象的物理场与人们的认知心理场之间共通的一种“张力”的内在结构,通过这种“张力”或是其所带来的运动感,就可以感知到艺术的审美表现性。阿恩海姆把这样的知觉运动感带来的冲击认为是一种“力”的结构对审美心理的冲击,这样的“力”可以体现出艺术的本质以及对艺术世界的认识。所以,“张力”是艺术表现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观众才能感知到艺术的审美表现。二、“动力”体现艺术形式的生命阿恩海姆在1974年修订版中,对于“动力”的论述随处可见。他直接强调:“每一个视觉事物都是一种显著的动力事件。”②这是视觉活动中的关键,也是所有知觉活动共同展示的事实,但却因为受到长期传统认知观念的影响,常常忽视了这一点。他认为艺术作品中的动态性是其表现性的承载者,“任何一种对艺术品的完美描述,都不乏这种描述其动态性的词语”③。艺术品中的“动力”特征展示出“力”的运动,这样的运动是暗喻性的。因为观看者从不曾真正看见其运动,尤其是在绘画、雕塑或建筑等静态的艺术门类中,但是观看者在知觉活动中却能因为“力的式样”而感知到艺术品所展示出来的隐藏性运动。“这些动态特性是我们眼睛所感知的所有事物中固有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得如此根本:视觉感知在于视觉力的体验。”④阿恩海姆将这种动感视为知觉经验的本质,并且由此进一步揭①图片来源:[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458页。②[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435页。③[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恩海姆的“太极图”:格式塔艺术心理学中的中国图形[J]. 喻宛婷.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2)
[2]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及其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J]. 刘和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
[3]审美心理机制:基于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解读与思考[J]. 宁海林,王泽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4]形式感与现代视觉艺术创造[J]. 王才勇.  天津社会科学. 2016(02)
[5]视觉艺术的流变及其意识形态功能[J]. 王立民.  学术论坛. 2015(07)
[6]对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一种思考[J]. 王玉峰.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5(03)
[7]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结构与谱系的图式解析[J]. 张杰.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4(05)
[8]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J]. 宁海林.  人文杂志. 2012(03)
[9]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在图像传播中的应用[J]. 宁海林.  新闻爱好者. 2010(22)
[10]论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对科学理论创新的启发和制约[J]. 吕仕儒.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2)

博士论文
[1]阿恩海姆审美直觉心理学理论研究[D]. 邵斯宇.吉林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与视觉文化研究理论比较[D]. 鲍士将.苏州大学 2015
[2]“力”与平衡—浅析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D]. 龚理.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视觉图像的心理规律初探:从阿恩海姆的“图”到贡布里希的“图式”[D]. 王楠.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异质同构论’研究[D]. 徐钰愉.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43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43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